东汉末年,包咸在长安拜博士右师细君为师,跟他学习《鲁师》和《论语》。一次,他跟别人因为学术上的事儿争辩不休,他的老师对他说:“为人要有理有节,有进有退,治学也是如此。你得理不饶人,凡事都要辩个是非曲直,这本身就是有失教化的大道了,如能恭敬对人对事,不但让人心悦诚服,更能多积人望,感化天下,这不是更好吗?”
包咸思考再三,依道而行,果如恩师所言,他的名望日有所增。
王莽当政末年,包咸在返家途中,被赤眉军抓获,扣留在军营之中。和包咸关在一起的有很多人,他们吵吵闹闹,连呼冤枉。包咸对他们说:“我们身陷险境,本应该镇定自如,伺机脱身,可是你们只知道哭闹,搞得人方寸大乱,这么一直哭闹有什么好处啊?”
其他人听包咸如此说法,本来就被关押得憋屈的他们,大骂包咸,最后还把他痛打一顿。
包咸也不恨他们,但是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开始唐僧一般碎碎念:“我们身在虎口,危在旦夕,如果只想活命,放肆胡为,反让贼人愈加轻视你,结果只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那些人又出言喝止,包咸无奈只好作罢。
包咸虽然身在难中,但从早到晚还是不忘诵读经书习卷,一如平常。赤眉军的一个头领见他态度从容,觉得这是个怪人,于是单独审问他说:“你都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诵读那些无用的书呢?”
包咸笑着回答说:“有用与无用,岂能由人而定?诗书乃读书人的宝物,书中所言俱是圣人的教诲,你们也许把它当做无用之物,而我却视他如命。”
那个头领心头一震,口中却说:“我不读诗书,而你的生死却掌握在我的手中,只要你说一句求饶的话,我就放了你。”
包咸心中一苦,却凛然道:“我本无罪过,如若贪生怕死,伏低做小,媚人下贱,真是玷污了读书人的神圣身份,这,恕我办不到!”
赤眉军对他十分敬佩,最后竟放了他,而和他关在一起的其他人却无一生还。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听闻包咸的仁德,便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初入官场,因不肯趋炎附势,屡屡遭到别人的打击和诬陷。正直之士对他深表同情,有人就对他说:“你重仁重义,这是君子的美德。不过既在朝为官,也该有所变通才好。”
包咸谢过,却仍坚持说:“我一介书生,得蒙皇上厚爱,敢不誓死报效皇恩?朝廷风气败坏,多讲权术,人人只谋私利,就让我一人有所不同吧。”
一次,朋友替包咸运作升迁之事,包咸知道后极力阻止,他的朋友便生气地说:“你只知道苦干,不晓得官场之道,这对你并没什么好处。我好心帮你,谁知你竟然迂腐至此,你会后悔的。”
包咸满脸赔笑,解释道:“仁德乃我毕生所求,此为大也,焉能为了求一官职而底线尽失?你意为善,却不知我的志向啊。”

包咸的卓尔不群,渐渐为光武帝所注目,他让包咸教授皇太子《论语》,当了他的老师。当群臣就此议论惊怪时,光武帝于是在朝堂上对群臣解释说:“不争不显、宠辱不惊,说的容易,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得到呢?包咸不求私利品行端正,这样的人不重用提拔,岂不是让天下君子寒心?由他教导太子,朕才放心啊。”
包咸高风大德,在人所侧目之时,他仍能保持本色。汉明帝继位后,见自己的恩师生活清苦,便常常格外赏赐给他珍宝财物,他的俸禄也高于其他大臣。包咸常施舍救济贫穷的儒生,他乐此不疲,还告诫他们说:“仁德不是靠攫取所能得到的,有了仁德这才是做人成事之本,其利大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