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你携一缕皎洁月光悄然离去,于是这世上少了一份乡愁多了一座坟墓,而余下的月光中尽是你的温柔与浪漫。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年少的你也曾在他乡迷失,如你所说:“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可对家乡的思念依然埋藏在内心最深处,当二十多年背井离乡的心酸涌上心头,沉吟良久,大笔一挥一首《乡愁》穿过那湾浅浅的海峡飘向大陆。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岁月的沉淀仿佛是一种魔法,只有文字默默的一遍又一遍的重申着对那方热土的思念,于是许下想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愿望。
我热爱许许多多的诗,如同余光中先生对祖国的思念一样绵长而深沉。可我还是第一次因为一首诗而爱上一个季节,“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扭转着亮银,而你带笑的向我走来,在这雪色与月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一下子,傲寒的冬,变得纤美而清洁。读余光中先生的诗,像冷风吹却舍不得关窗,迎面而来的是入骨的苍凉与顽强。初读余光中先生的诗,是在17岁的时候,那首《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瞬间就惊艳了我,唤醒了我对文学的向往。仿佛一道惊雷劈向大地,随之而来的甘霖使枯木逢春。当我开始学着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体占据着校报的一小块版面。我在心里感慨,可能这辈子都离不开文学了。只有热爱文学的人才会懂的文学的魅力,去调动文字里的千军万马领略诗性的美。
来自文学的浪漫刻在文人的骨子里,余光中先生一生与妻子范我存相濡以沫。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不要问我的心里有没有你,我的余光中都是你。”也曾在结婚三十周年时为妻子写下一首《珍珠项链》“就那么,三十年的岁月成串了,一年还不到一寸,好贵的时光啊!”这样的爱情着实令人羡慕,以前一直觉得朱生豪是情诗界的扛把子现在看来,余光中先生与之有的一拼。这山川如酒,敬旷世浪漫,至死方休。
任何一个优秀文学家的逝世都会令热爱文学的人感到惋惜。余光中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留给这世间的诗与浪漫依旧在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心里熠熠生辉,每当读到他的诗我还是会为之动容。
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