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一场生命的修行

写作:一场生命的修行

作者: Bonavita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03:42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是很文艺、很抒情、很肉麻的感想,不会试图劝说任何人尝试写作。


    首先,我得惭愧地承认,自己不是合格的文学院毕业生。这个事实,对人生是几乎没有影响的,但在写作这件事上,就把我放到了普通人的位置:一、我写得不好;二、我不能靠写作为生。

    所以,为什么要写?

    社会是追求效率的;人类是目的论且结果导向的。理由,原因,目的,成果,都很重要。“为什么不呢?”是一个讨巧的回答,但解决不了问题。

    写作从来对所有识字的人开放,但发布作品的门槛直至最近十年才降到前所未有之低。与此同时,“自媒体可以挣钱”“知识付费时代来临”等意识逐渐扩散开来,人们开始或多或少地觉察到,码字这项传统技能,可以花样变现。

    所以,鼓励人们写作的文章,常常绕不开流量、热点、10w+、点击率、粉丝数、变现率,成功学和励志故事换了件外衣,煽动人们对“一年靠写作获得财富自由”的渴望和焦虑。

    当然,写博客、开公众号者众矣,真正依靠写作获得足够收入的人数仍然比例很低。

    如果不能变现,为什么还要写?

    在我这里,真正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就像面对“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我真正的回答也是,没有为什么。

    但写作这件耗时耗力不讨好的事情,结结实实地在生活中凿出了痕迹。要理解写作行为,除开目的论的“有什么用”,还可以问:写作行为本身,究竟“是什么”?

    写作,是一场修行,也是生命本身的隐喻。


    读别人写的文章,速度很快,很容易;表达对文章的喜爱、厌憎、支持、反对也很容易;挑毛病,也不难。阅读的过程,容易让人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作者浅显,而自己水平高高在上。尝试自己写写文章,有助于打破这种幻觉。

    在脑子里大概想想、跟朋友随口聊聊,还是真刀真枪写出来;写了东西锁在抽屉里,还是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穿马甲发声,还是以自己的名誉和形象为赌注,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里发声,其间差别之大超乎想象。不发声是最安全的行为,所以朋友圈里永远吃喝玩乐一派祥和。明晰阐述并捍卫自己的观点,在熟人社会里,是大概率吃力不讨好的。也因为赌注很大,想要表达自己时,人会被逼迫着思考得更全面一点、更深入一点。于是,那些自以为很了不起的观点,开始在真实的压力下现出原形:不过是思维和情绪的碎片,在人类文明的金字塔中浅薄卑微得几乎不值一提。

    历经磨难写出来的文章,会在点击“发送”键的一瞬间,化身为恐惧:大脑将被检阅,自尊心面临考验。最初的恐慌过后,是漫长的失落:得不到回应是大概率情况。毕竟,如开头所言,我并非优秀的写作者。于是,“真实世界”有了触得到的质感:惨淡的阅读量,与优秀作者的巨大差距,把“自以为是”击得粉碎。

    失败的幻灭感会让人愤怒、羞愧、放弃挑战甩手不干,至少“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心理学解释是这样的。放弃写作保护自尊,还是“忍辱负重”继续写下去?如果要继续,为的是什么?反正写得没有别人好不是吗?反正对人类知识的总量没有贡献不是吗?

    在这样的挣扎里,生命的哲学意味体现得极为清晰。我还要继续活下去吗?我反正没有别人漂亮、没有别人有钱、没有别人有才不是吗?我对人类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吗?有没有我存在,这个世界不是一毛钱都不关心吗?

    因为长得丑脑子笨,所以就不活了吗?因为写的烂没人读,所以就不写了吗?

    活足岁数,无法保证个人能做出“了不起的成就”;同样,与鸡汤的隐含逻辑不同,坚持写作,并不能保证写出“了不起的作品”。生命的真相,至少在人类个体的层面上,是过程性质的。就像那句流传久远的诗歌所言: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生活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写作不是名利的工具,名利不是写作的终点。写作,只是写作罢了。

    也因此,写作绝不是生命唯一的隐喻。任何一项需要漫长时光去打磨的、看不到终点的行为,从象征意义上来说都是在向生命本身致敬。在缓慢得让人心碎的过程里,人得以抚摸到时间的质感和生命的形状,从而悟得个体的卑微,理解急于求成的虚妄,明白“无需在意他人评价”的真实内涵。写作,就像是一场门槛最低的修行。你踽踽独行,不是为了超越他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为了花不成比例的大力气求得一点苍白的优越感,而只是为了走完一段路,并记得自己的足迹。


    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写出前人之所未有的顶尖文章(不是很确定这个模糊的定义是什么意思),并非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在百万年前的原始人洞穴里,篝火故事的目的不在于文学创作或知识传达,而在于分享。文字出现后的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通过写作进行交流都成本极高,因而一直为精英知识分子所垄断。知识水平或许有高下之分,分享的欲望却没有。所谓信息爆炸,只不过反映了全球30亿互联网用户想要分享和沟通的原始冲动。

    由指端敲打出来的文字,就像是灵魂的细小碎片。在数据的宇宙中,这些碎片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听到回声。或许,在某个时间,某个坐标,另有一张小小的灵魂碎片听到你的声音,你们在这个无垠的虚空中,感受到一丝被感知、被理解、被认可的颤栗,就像恒星发出微弱而不起眼的光,制造出一瞬的温暖,从而为疲惫的身心注入情感的力量,消解掉一点——哪怕只有一点——永恒的孤独。

    lumberjackproductions.tumblr.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一场生命的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eo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