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地地道道的农民,青年时经历过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习惯粗茶淡饭。勤劳持家、珍惜粮食、不浪费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传统美德。
记得母亲曾说过,她成绩好没上成高中是因为家里是富农,为这事她不甘心过,但是命运如是,不然怎么会有和父亲的这一段缘?
她跟我们谈起时总是一本正经的口气说:“我当时要是上了高中,怎么会有你们老爸的机会?”父亲也不反驳,默默的他俩个相视一笑。
这一笑,笑出了“你是唯一”;这一笑,化解了多少矛盾,带来了家庭的兴旺;这一笑,消除了十几亩地劳作的辛劳,还有儿女长成的自豪……
更多不言语的相伴瞬间,这一笑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父母付出为家庭、为儿女、为这人间欢乐的小日子。父亲总说:一笑解千愁,生活没烦忧。
父母同一年生人,到今年底就六十六岁了,自从母亲嫁给父亲,几十年相伴持家,农耕细作,抚育儿女,也有磕碰拌嘴的时候,最后都是以这相视一笑收场。
我把这看成是他们之间的专属密码,胜却任何人间言语。
从我记事起,在这青瓦红砖的小院就总能看见父母忙碌的身影。从天不亮起床到至晚方归。以前都是大锅土灶做饭,各家各户都喂养着鸡、鸭、鹅一类的家禽。
早晨打开院门预示着一天的开始。母亲一早起来就打扫庭院,浇菜喂鸡,烧水烧饭。父亲则趁早凉快上地劳作,待父亲回家后也许带回一捆韭菜,抑或几条黄瓜……
洗漱完一家吃早饭。早饭简单,多是馒头咸菜小米粥,有时候是玉米面粥,偶尔能吃到鸡蛋。母亲自己不舍得,有时候会给父亲和我们小孩子各煮个白水蛋……
现在回想起来都香甜……
吃完饭收拾妥当,母亲会同父亲一起上田,锄地、撒种、施肥、浇水……有时候忙到过了饭点才作罢,中午都是在地边吃带的干粮喝自来水。
吃完又继续劳作,一直到天黑。回到家,能看出母亲的疲惫,但她没有半刻停顿,洗洗手,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晚饭。
有食物进肚饱腹后,我们又开始生龙活虎,父母亲的疲惫也消了大半,他们相视一笑后各忙各的。
第二天又如是循环,如此年复一年......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我想这应该是对我的父母爱情的美好诠释。
说她美好,是因为:她没有年轻人感情的澎湃外露,有的是“你在我心里”的默默关注;她没有点点星空下的你侬我侬,有的是风雨夜归路上的相互扶持;她没有旋转餐厅烛光圣餐的浪漫情怀,有的是晚饭桌上那义无返顾对另一个人的等待……
父母爱情——
她没有结婚钻戒、没有婚纱晚礼、甚至没有那一觥交杯酒……但她依然经受时光打磨,依然耐人寻味,依然岁月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