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上的学习进行了有一个半月。很少去留言,仔细想想,并不是不会说,而是没什么可说的。花很长时间读完一篇文章,有时会重复读两遍,依然感到大脑一片空白,对老师提出的思考题,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思考。然后就带来更大的思考惰性。根本就是干脆不留言。我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总是相信老师能最终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自己的思考能力就退化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程度。因为不会思考,越发觉得练习思考是一种费时费力的事情。这就是恶性循环了。
我发现自己的大脑有这样一个机制:在一段时间内高频次出现的词语,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被划分到另一个的区域去了,这个区域内的词汇不再激起强烈的冲击感,被惯性的认为是“不重要”的。然后我通过疯狂的阅读来接受新的概念,很难说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有任何的提升。所谓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果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大的元认知能力,大脑是无法进行刻意练习的。它会倾向于寻找最省力,而不是最明智的运行方式。短期看来是省力的,长期看来,就是错过了一个个进化的机会,给未来平庸的自己做好了一步步铺垫。
锻炼大脑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想要轻轻松松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练出肌肉,那简直不如去做梦好了。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一有时间就想着看电影、打游戏、窝在床上睡觉,身体的羸弱可想而知。而他们甚至自己却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或是给出一些简单而愚蠢的借口:忙和累。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比笑来老师忙,比很多大人物忙。而他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难道成功人士的身体就是身体,普通人的身体不是身体吗?成功人士不也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进化过来的吗?现在我的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身和学习,这实在是一种很棒的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年纪轻轻就不健身不学习的人注定一辈子平庸。因为他们选择了人人都能走、最容易走的路,也是最没有价值和前途的路。
这样看来,根本不是所有人都有主动选择的能力。没有元认知能力的人做选择,不是靠思考和逻辑,他听从自己以前所习得的惯性思维和片面短视的认知,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本质,也不可能尝试着挣扎着去解决问题。所有的失败都是败给了自己的懒惰,要么是懒于思考,要么是懒于行动。
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出色,归根结底是“做事情不认真”。做事认真永远是稀缺的品质。如果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生,那么结局一定是越来越悲惨的。体现在行为上就是“没有好好打磨自己传授知识道理的能力”和“没有用心去观察感受学生的反馈”。事实上,对于数学,我的水平也就停留在会做题上,我自己都并不一定对数学概念、知识和方法有很深刻的思考,更没有花时间好好琢磨如何把背后的机理用其他维度的事物类比讲述出来。对于“打造多维竞争力”这一重要的提高自己价值的方法,目前应用到我的身上就是,好好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教学”做到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情。经验和理论同时表明,只有经过大量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时有出色的表现。只有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前20%,把房子的基石建好,才有可能通过跨界学习,打造多维竞争力。
并不是花时间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元认知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说话做事都应当调动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1、每天抽取15分钟时间坐享(meditation)
2、找到一项可以提升某一技能的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其中。
3、每天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思路和思考方式,并把它写下来。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最基本的就是金钱,时间和注意力。如果主动选择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是成长的第一步,那么不管多么难,我都会逼自己做到。如果我没有准备好,那些所谓的机会并不属于我;如果我准备好了,那么原本在别人眼里称不上机会的事情,也有可能变成我的机遇。所以道理很简单,如果我的概念不清,那么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打磨,直到它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
如若一个人沦为平庸,真的不能怪罪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如果有什么路的话,一定是谁都可以走的。真正有用的道理,看起来都是简单而朴素的,没有诀窍。 致自己和所有不甘平庸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