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侦探小说的角度来讲,《漫长的告别》对线索的剖析没有那么明显。主人公马洛也不是按照线索去破案的。
实际上,案件发生后,查案遇到阻力,马洛像往常一样生活,只不过案件的线索恰好接入了他的生活。使它得以找到思路,打开迷底。正是如此,如果没有看到三分之二,也是完全猜不出凶手是谁的。
作者刻意安排,使情节拉长,读者感到像一首悠长的舞曲,高潮迟迟未至,读到中间未免焦燥。
但不消片刻,洞门尽开,阳光乍入,又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后面渐渐层层进入,让人如释重负,始知不是一座烂尾楼。更会为结尾的转折而喝彩。
于是心满意足的掩书称赞了。不得不说是作者有意创造了这个过程。为得就是让读者感到一种漫长,也许真的像朋友的告别,倒是真的十分贴合书名了。
作者借由侦探的角度,其实是对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进行一次入骨的描摹。马洛,一个私家侦探,无钱,无权,无势,未婚,孑然一身。随时都可能被黑道做掉,抛在某个阴暗角落而无人知晓。
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然而我们的马洛,这个硬汉,没有一次退缩过。面对权势滔天的富人,持强跋扈的警官,嚣张狂妄的黑道。
马洛我行我素,斗天斗地。保持自已的本色而不变。最后顺利完成任务,最重要的是还不贪财。天下这样的人怕是不多见了吧。
这像是一个理想的角色,一个民众期望的模范,也是作者心中的英雄。作者创造了它。
但它何尝又不是在那个社会中作者一个身影的再现,一个对抗的样子,一个作者钱德勒自已的影子呢。
作者钱德勒的个人经历就很硬汉,当自由撰稿人失败,做国家公务员失败,参加过一战,在石油公司里从财务做到高层,因为酗酒被开除。最后才成了一个编剧和作者。在好莱坞编剧时也是我行我素,喜努厌恶,直言不讳。还差点和悬疑大师希区柯克闹翻。
这和马洛都十分相似,怼一手遮天的富豪,怼跋扈的警官,怼狂妄的黑道,甚至来暗杀了也是面不改色的。这似乎是作者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坚难岁月后的感悟的期望。
这些完全都能在书中马洛对于各种人物和事的咒骂和嘲讽中看到。不难看出,马洛就是一个像钱德勒一样的硬汉,我们也喜欢这样不畏强权的硬汉。
就文学而言,这本书语言对话丰富,社会环境描写细致。书中的马洛正直友好。让人喜欢。我们当然希望在当今世上依然有更多这样的人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