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获得高速的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当然,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之路。
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人们普遍缺乏经验,所以,极其小心,深怕被人骗了。
怕什么来什么,尽管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还是有人中了商业老千的道儿。
交易领域中,按照商业惯例合同中一般使用甲方、乙方作为简称,替代当事人的全称,有的人利用人们的习惯心理出千,骗取当事人的财产。(见【受骗记】甲方乙方)
那年,全国倡导“军转民“,部队也开始从事商业活动。有个部队院校的研究所,迫于上边下达的创收指标压力,打算组织专人推销他们自己研发的民用产品。
不过,大家都以“从未经商“、“不会做买卖“为由而推辞。
上边催的紧,研究所领导心急如焚,只得亲自披挂上阵做表率。心想:不就是卖东西吗,又不是花钱买东西。大不了少卖几个钱,难不成还能花钱卖东西。
2.
花钱买东西容易,让别人花钱买东西可就难了。派出去推销产品的人无一不是无功而返,真丧气。
快过年了,眼看着其他单位的业绩,领导暗自着急。
忽一日,有人急匆匆赶来告知领导:招待所那里来了几个人,四处采买物资,已经有其他单位过去签了合同。
老天助我,这个机会可不能从咱的眼前白白的溜了。
领导赶紧派人前去打探,并发话:只要把咱们的产品卖出去,少挣几个钱也没事。
销售组长带着两个人急忙赶了过去,一看:乖乖,人还不少。只见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人挨着人排着队似有五六个人,都在静静的等候。前边还有人正在与几个西装革履做生意模样的人,小声嘀咕商量,有人在一旁拿笔写着什么,看样子是在签订合同。
时近中午,终于轮到了与买方谈业务。销售组长赶忙把销售产品的说明书递给了买方。
买方的业务员身着西服套装,长方脸,带着一副黑边眼镜,大鼻头,大嘴巴,下巴刮得干干净净,文绉绉的模样。
他扫了一眼产品说明书,忽然眼睛一亮,大声说:“哎呀,总算找到了,要的就是这东西!”边说着,边转身把产品说明书交给了坐在沙发上的一个年纪较大领导模样的人。
那人抱怨似的瞪了他一眼,“怎么这么沉不住气?”不过,接过说明书后,也是瞪大了眼睛。他转而看向销售组长,“这个真是你们生产的?有现货吗?”
“有,有现货。”销售组长赶忙答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下有戏了。
买方的两个人头碰头凑到一起小声嘀咕起来,不断地传来“100个”、“不,1000个”的说话声。
片刻,买方业务员凑向销售组长说:“这样吧,我们先订购100个,如果销路好,再找你们订购。”
销售组长心里早已乐开了花:终于开张啦!
买方一个年轻人递过来一个文件夹让销售组长签合同,文件夹的夹板盖住了合同最上边的当事人全称、简称等,只露出了数量、价格、单价、总金额,以及交货时间、地点等条款。最下边标明甲方、乙方以及签字时间等。
买方提出采购100个产品,总金额1.5万元,供方送货,货到付款。
年轻人指点着让销售组长在乙方一栏中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甲方一栏已经有签字并盖好了公章。
销售组长毫不犹豫的在乙方一栏签字,并从皮包中掏出公章郑重的盖在乙方一栏。按说,乙方就是卖方的简称。
3.
“呵呵,那人在这儿出老千了吧?”助理小张插话说道。
“哦,你已经明白了?”调解员老陈反问。
“是啊,你不是说过有人利用人们惯性思维,使用甲方、乙方来骗取他人财产吗?”小张微笑着说。
“那你说说这里边的猫腻。”老陈也微笑着说。
其实,作弊手法很简单。这个案子里所谓的买方,在事先预制的合同单上,故意颠倒了商业惯例中甲、乙方简称的地位。并且,还用文件夹遮挡起来。在他们预制的合同单上,甲方是卖方,乙方是买方。
这样,本来作为卖方简称的乙方,反而成了买方。销售组长是来卖货的,结果却从对方买了货。
4.
“恭喜你,你说对了!”老陈笑嘻嘻的对小张说。“你看,就是用这个手段,把卖货的人变成了买货方。真无赖!”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小张问道。
“还能怎么样。”老陈悻悻的说,“研究所在春节前收到了对方发来的货,财务科没有注意审查就向对方付了款。等到过节的热闹劲过去了,才发现出了事儿。”
“那是什么货?”小张追问道。
“打印机的配件,当时的价格每个150元。他们发来三支短擀面杖似的胶皮滚,还算有点良心,只要了研究所1500元。”老陈依然闷闷不乐。
“1500元?”小张听罢放心了,“好在损失还不大。”
“不大?”老陈一惊,随后想明白了。“那个时候,人们的月工资不过200、300元。1500元可以买一辆像样的高档摩托车。”
当然,现在人们早都熟悉了交易中的一般规则,这事儿少有了。交易中出老千的骗子,早就开始使用其他的手段来骗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