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佩服那些写文非常严谨的人。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一经发表就大受好评。小说的语言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击节赞赏。读罢这篇小说,你会觉得无论是什么词语都不足以描述他文字的精妙、鲜活和透彻,仿佛所有用来形容语言之美的词用上去都不为过。
据杨绛先生解释,钱钟书多年前写《围城》时,每天坚持只写五百字,这篇20多万字的小说,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钱钟书的日更只有五百字,他不是写不出,而是不肯写,他知道管理自己的笔,控制自己的文字。而且即便是每天五百字,也还是改了又改,改好之后才拿给杨绛先生读。本已立在高处,却能谨慎运笔,我想这才是大家的风范吧。
和文字的严谨比较起来,文字的灵动则更加令人向往。
简单来说,我们看到流传于世的美文佳作时,对那种被岁月的大浪层层筛选过的文字除了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之外,根本就不会出现其他任何的情绪和想法。就好比谁都不会说怎么写不出一部可以媲美《红楼梦》的小说来一样,所有的人都会嘲笑他的自不量力,这无异于乾隆皇帝硬要拿自己的诗作挑战李白和白居易一样让人贻笑大方。
灵动的文字不一定多么出类拔萃,流传久远,但是,它一定曾经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穿透过你的灵魂,在你和它邂逅的一瞬间,直击你的心灵,那是一种看见,让这个在这个世界上原本踽踽独行的你不再那么孤单。
简书中一直有很多的牛人,他们从来就不挑战什么日更,他们的文章一旦发表就会毫无悬念地占据榜首或者榜副的位置,比如西小麦比如李浩然比如林中手记和伯乐冬天开的猫,等等。
每一次读完他们的文字,我都有一种把自己的文字撕碎了冲进马桶下水道的冲动,和他们对文字的驾驭和小说情节的设计比较起来,我写得连码字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对文字的一种亵渎。
我终于明白,写作这件事毕竟还是讲究天赋的,文章优秀与否,无关于勤奋,也无关于数量。就像我只能在手机的屏幕上敲出几百个字完成每天的日更一样。
是什么促使我厚颜无耻的坚持日更呢?对了,是我们春风群里的一个挑战日更的活动,完成九月份30天的日更就有50个钻的奖励。
为了这50个钻,我将一如既往地灌水下去,尽管灌水的后果就是直接冲进马桶的下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