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写作出版六本书的(一)

作者: 刘博温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09:14 被阅读0次
我的六本书

到目前为止,我出版了六本书。一本写给经理,一本写给员工,一本写给总裁,一本写给创业者,一本国学,一本长篇悬疑小说。写一些文字,跟大家分享写作的过程和体会。

01 要有一个当作家的梦,万一实现了呢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小便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我上中学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那个时候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做“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大家都不会把文科当回事儿。尽管如此,大多数同学要么理科学得好,数理化成绩好,要么文科学得好,语文和政治这两科拔尖儿。到了我这里,有意思了。我成绩最好的两门课,一门是数学,一门是语文,至于物理化学政治什么的都是马马虎虎。后来考大学,老爸因为是学通信的,所以自然是要我继承他老人家的“大业”,可是我自己并没有那么自信。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年高考,是我高中毕业之后的第五年,前面四年中下乡插队两年,在街道工厂做“炉前工”两年。在下乡插队的两年中,居然还参加过当时昌平县文化馆组织的“创作学习班”。那一年高考的时候还在海淀街里的一个街道工厂做工,一边上班一边复习。记得考前不久,趁着老爸出差,我私自决定改考文科,结果老爸出差回来知道了,气得差点儿背过气去。那个时候是先报志愿再考试,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邮电学院,就是今天的中国邮电大学。结果成绩出来,我考了293分,虽然那一年的录取分数线是260分,可是邮电学院的录取线是320,那一年,第一志愿没戏,就是彻底没戏。

第二年再考,考上了“北京大学第二分校”,就是现在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习软件专业,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软件专业。从那时起,当作家这事儿,貌似就跟我无缘了。

但是写作这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忘掉的。忘了是大学毕业之后的哪一年,又想起了作家这事儿,于是到处找地方学习写作,还参加了一个什么“鸭绿江文学函授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是还是会私下里写一点儿东西,记得最早“发表”出来的东西,是在当年的《北京晚报》上的一则小笑话,一两百字吧,连个“豆腐块儿”都算不上。但是兴奋莫名。那个时候,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杂志上,就觉得是一根脚趾头进了“作家”的门槛儿。

网上居然还能找到这本书的照片,也是神了

然而后来的路明显是“走偏了”,第一本出版的书,书名叫做《微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1987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我跟我的两个研究生导师一起写的,是第三作者。第三也是作者呀,封面上有名字的,哈。

02  第一本书是从一个专栏开始的

技术性著作在我来说不能算是写作,因为那里头没什么“创作内容”,只是把自己的知识叙述出来或者把别人的知识转述或者翻译出来而已。我自己认为的第一部作品,叫做《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199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的第一本“著作”

我从1991年进入外企,1995年做了一个美国公司SCO的中国区总经理。几年的外企生涯,让我比很多过人更早了解到“西方管理”的一些概念。而在那个时候,这些东西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也是众多中国的管理人所需要的。这一点在当时我只是朦朦胧胧地意识到。所以就动手把自己的一些日常的感悟记了下来。

那个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报纸叫做《计算机世界》。我打从做了SCO的中国区总经理,第一次受到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在一个叫做《外企里的中国老板》节目里出现,行业内的媒体就不断有采访。所以跟媒体的关系就变得熟络起来。关于管理的感悟写了一些之后,就看到《计算机世界》有一个专栏,叫做《IT经理人》,都是关于管理的,就乍着胆子对当时《计算机世界》的总编刘九如说,我写了一些东西,你看看能不能用。九如看了,觉得不错,说你多写几篇我给你开个专栏吧。当时为了不让我的外国老板知道我“不务正业”,在为报纸写专栏,就让九如给起了个笔名,叫做“博言”,大致就是“刘博的话”的意思。不成想,没登几篇,就让人认了出来,有人打电话说那个博言是你吧?我说你怎么知道?,人家说,切,你平时说话就那样,不是你是谁。“文如其人”,诚不欺我!

后来《IT经理人》独立出来成为一本杂志叫做《IT经理世界》,这本杂志在中国管理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因为那些年,《IT经理世界》非常的有名。我的专栏也顺理成章地继续。大概在一年多之后,另一个IT媒体人,当时是另一个IT杂志的总编赵岷先生到我办公室聊天,说看了我的专栏,问我想不想出个集子?我当然说好啊。后来便有人运作出书的事儿,最早成型的书是济南出版社出的,名字叫做《管理之道》,书印出来之后看着品相实在太差,后来干脆就没卖,改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名字改做《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封面上还保留着英文“The Tao of Management”(管理之道)。

书卖的怎么样从来不是我关心的问题,因为对我来说,从来没想过靠写书赚钱生活。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因为写一本书赚的版权费,实在是太过可怜。就算卖出万本(算不错了),也没几个钱。所以“写作”是我要的,“出书”是我喜欢的,“卖多少钱”是我不关心的。即便如此,N年之后,有一天在网上乱逛,突然发现当年我的那本《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居然曾经在西单图书大厦的榜单的Top10驻了好几个星期!

这本书后来又加印过几次。我手头的这本,就是2003年印刷的。现在在网上,能够轻易找到该书的电子版,PDF,还有有声版。遗憾的是,不管后来的多次印刷和电子版、语音版,我都没有拿到哪怕一分钱的版税。现实如此,实属无奈。

奇怪的是,刚刚去网上搜了一下,这本书居然还能买到!要知道,这是20年前的书啊!难道是这本书过于难卖,卖了二十年还卖没出去么?

03  事后诸葛亮,这本书如果算成功,成功在哪?

因为最初是写专栏,所以大部分都是千字文,也由此形成了些千字文的习惯。每一篇大概在1000字到1500字之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可以读完。比较符合当时的人们阅读的习惯。现在人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所以感觉还要写得再短一点,800-1000字可能最好。这是其一。

其二,最重要的,是前面所说,符合了时代潮流。那一段时间,全中国上到总理下到公司职员都在学习“管理”。这样一本专门写给中层小经理的书受欢迎是必然的。

其三,实在。文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很像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所以读者代入感比较强,愿意读下去。

其四,观点新颖。每一篇的故事之后,都会有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是从自身的感受和思考之后总结出来的。读者读过了会启发一点思考,从而有所收获。书中的很多观点,也曾经被很多人引用。

其五,不装,还带点幽默。这种文风在那个时候应该是比较容易让读者接受的。如今可能会让九五后、零零后觉得有些“老气”。

好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一本来读一读。一是看看内容能不能帮到您,二是看看能不能给您的写作一点启发?

(2020.4.27)

网上随便找到的一篇彩虹屁,别太当真哈

相关文章

  • 我是怎样写作出版六本书的(一)

    到目前为止,我出版了六本书。一本写给经理,一本写给员工,一本写给总裁,一本写给创业者,一本国学,一本长篇悬疑小说。...

  • 简书会员专属写作课复盘十八:怎样出版一本书

    今天听的会员专属课程,是无戒学堂课程的第八课《怎样快速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该课程主要通过六点,讲了怎样出版一本...

  • 跟大师学写作:叶圣陶《怎样写作》

    叶圣陶先生是老一代著名作家,他在《怎样写作》一书中对写作的理解深刻而又易读。这本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跟大师学语文”...

  • 《集体智慧》这本书是怎样出版的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写作,我大概在2019年2月春节的时候完成了《集体智慧》这本书的草稿。之前也听说过,近两年国家对出...

  • 《怎样写作》

    # 怎么样写作 书名:《怎样写作》 作者:叶圣陶 页数:151 开始去阅读这本书,我列出了六个问题。 「写作的基本...

  • 《从零开始学写作》

    《从零开始学写作》作者是杨晓菁,中国台湾教师。这本书出版于2020年10月,出版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这本书昨天我...

  • 祝你好梦成真

    今天早上去局里拿回了卜主任刚出版的《今天怎样当老---用智慧经营教育》一书。这是卜主任出版的第六本书了。 临走时他...

  • 写作

    读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怎样写作»有感,叶老在这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写作就是用诚实的,自己的话写出所写...

  • 干货| 提升写作能力?先谈谈你自己!

    §不谈动机跟目的, 「提升写作能力」沦为假议题 2009年迄今,我出版过23本书,这里的出版指的是拿到书号,凭写作...

  • 019【书摘】《写作的女人》#2020读100本书

    2020计划读100本书 第19本书,《写作的女人》,斯妤,人民文学出版社。 P.9 我相信,一个真正的写作人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怎样写作出版六本书的(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lm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