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小城的火车站已经被时光斑驳的看不出来原先的模样,仅仅有两三辆火车会在此停靠一分几十秒,对于小城的人来说拥有着站台,代表着分离和相聚的火车站并不是他们回忆的起点和终点。而汽车站则扮演了这一角色。当你扭身上车时,你会偷偷看一看送你上车的人,他们微笑着向你挥手,同时也在心中祝愿着你,当你驶出车站,他们的身影被车流所代替,你才会意识到。你已经开始了行程。
当我穿过整个中国,从火车换乘汽车回家。当我在汽车站下车的时候,我用力嗅了嗅这周遭的空气,虽然弥漫着淡淡的工厂废气的味道,但这种味道更让我安心。我听着汽车站周遭嘲杂的乡音,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我在外很久了,虽然每年都回来,但每年也只能回来两、三次而已。我感觉我不带乡音的普通话在这里会格外的刺耳,像金属划过玻璃的声音那样刺耳。我只能默默的前进,看着周遭熟悉的而又陌生的一切,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这里是我的故土,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最牵挂我的父母生活的地方,但对于我的故土,我更像是一个过客,而不是一个归人。
我生在这座鲁地的小县城里,并且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学前小学的所有时间,二十余年过去了,我渐渐的长大,这座小城也渐渐的开始变老。每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脚下的土地透过脚掌像血液一样汇集到胸口的厚重感和我平稳而又有力的心跳告诉自己:我,到家了。在这里我可以卸下所有伪装,抛掉所有不安,这里就是我的主场,无论对与错,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棵树,每一粒尘都会站在我背后,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坚定地无条件的支持我。
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我还是要把它写进我的游记,也许是我离开太久的缘故了罢,对于这里我更加像是一名游客而不是一个归人,我叫的出来这里每一条路的名字,我知道哪里有最好的小吃,我知道这里的一切。我每一次回来我都要重新审视这座城市,幸好它发展的并不快,我每次归来的时候它都能和我的记忆交接的严丝合缝。
我有一个习惯,我每到一地不喜欢直接去看它的景色,我喜欢用脚和眼睛去感受这座城市。脚下的土地可以透过鞋子直接让脚掌感受到它是否淳朴厚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绝不相信轻薄软弱的土质里会长出厚重坚强的作物。眼睛不仅仅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建筑和规划,更能够看出这座城市文化的底蕴。
每次当我回到这座小城的时候,我都会徒步去感受我曾经熟悉的那一切,脚下传来的依然是那股子淳朴厚重,这座建立在黄河滩上的小城用时间将黄河冲击而来的泥沙沉积、压缩,让她慢慢的变得厚重而质朴。这座小城很小,小到我可以用个把小时去徒步丈量,我曾经独自一遍一遍的走过这里最繁华的那条街道,我可以感觉到鞋底的防滑纹与新砌的花岗岩地面间的摩擦,看着两旁的建筑和周遭嘲杂的人群。小城的人对于城市的建筑仿佛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执着,在这里,无论是70年代还是80年代,90年代还是新世纪,你都可以看到它们还残存的遗迹。
这座小城没有太大的特色,也没有多少景观,但是每到夏天你可以吃到超便宜的西瓜,如果你只是买上一个自己吃,是没有人会卖给你的,卖瓜的大叔大婶们会直接挑一个他们觉得最好的西瓜,然后直接送给你。这座小城靠近黄河,也有很多人去河边钓野生的黄河鲤鱼,你大可烤半条,红烧半条,纯天然的野味会让你垂涎三尺。这座小城地处鲁豫交界处,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正宗的河南烩面和鲁菜,我不知道川菜火爆的原因,但川菜馆的的确确开遍了全国各地,这里也不例外,这里的人把鲁川豫菜的特点相结合,也形成了一股独特的风味。
我站在这座我熟悉的小城,由于我刚刚回来,我不带任何口音的普通话与这里格格不入,我在这里仿佛是个异类,我也感觉我和这座我熟悉的小城有些难以融入,并不是因为我不热爱它,更不是因为我看不起它,这是我的故土,也许是我离开的太久了,当我现在踏在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不知道究竟是我的灵魂还是完完整整的我,虽然身在各处,但我的心从未离开过。正如同那句网上疯传过的那句话一样,我心安处才为家,也许只有在这座小城里我才是真的我,但是我的年纪越来越大,我不得不套上厚厚的伪装,伪装下的我,也许只有回到这座小城才会展现出来吧,对于我的故乡,我太像一个过客了。
我不会为这座小城讴歌,纵然她是我的故乡,纵然她承载了我的幼年童年的全部时光,纵然是在我十二岁离开这里外出读书的时候经常会想念。但我不会,这座小城仅仅是因为是我的故乡才会让我铭记,这座小城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被当地人诟病,但也仅仅是诟病,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离开这里,中国人最怕背井离乡。现在,我在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看着和小城完全不同的景色,周遭大大的落地窗和成块成块的玻璃幕晃得人眼晕,人们也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我不带任何方言的普通话在这个城市里显得十分和谐,我可以很快的融进这个城市的人流,熟悉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这座城市有太多那座小城没有的繁华,但是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我还是会想念那里,但我已经回不去,我没有办法放下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也没有从新开始的魄力,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都叫做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