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 苹子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22:29 被阅读0次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那么,要做成大事,就要先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所以,陶先生特别说:“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开学三周了,我更加能够领悟先把小事做好的重要意义,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开学的前两周,老师和同学们都带着新的企盼,看到的一切都似乎是美好的:校园里,环境更美了;教室里,大家都更可爱了。

但是,好景不长。从第三周开始,现实就变得骨感而烦乱。最让我觉得羞愧的是英语作业:新来的英语老师告诉我,昨天课堂上布置了一些英语作业让大家当堂写,很多孩子磨蹭写不完,告知他们回家补完,第二天上交。结果第二天根本收不上来作业。而且三个班中,我们班的情况是最差的,这给我的打击特别大,有一种深深地挫败感。自己一直是早出晚归,收获了什么?每天基本上到校是老师中的前三名,放学回家也是最晚的,但是教育效果却是最差的。

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开始寻找原因:

一、 教师层面

“你要想清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扑上去。说白了,就是你的“必赢之仗”是什么?有时候不用假装自己很忙碌。清单上的事情有一两件,两三件就足够了。这些做成了,比得上千件万件。”在朋友圈看到了网师学友马明洋老师的这段话,让我很有感触。每天忙忙碌碌,工作、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也许只是一种假装忙碌,假装努力,麻痹的是自己。没有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没有踏踏实实做出一次反思,其实在荒废每一天。

我最缺少的就是把小事做好、做细的能力。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不可等闲视之。本周进行打卡点评,阅读了很多老师们的优秀打卡,收获很大。尤其是读到了乔飞老师的文章,他就是写自己如何把“午餐”这件小事做好的。读了乔老师撰写的内容,感觉到了他的用心、耐心与专心。发现一件事,抓住这件事,做好这件事,突破这件事,直到把所有产生问题的事件个个击破。如果对待每一件事都是蜻蜓点水,只做表面文章,不深入反思解决,也就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对我来说,发现问题后,总是缺少改变的决心,应对的慧心,成功的信心,所以一事无成。

二、 学生层面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从二年级升到了三年级),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特别重要的变化就是由低年级的期末乐考,变成现在的全区统一期末测试;从原来没有家庭作业到现在要回家写作业了。孩子们突然很不适应。因为缺少作业习惯,部分孩子回家不写或少写作业,甚至不记录作业的现象屡屡发生,让我应接不暇。在低年级没有培养好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现在刚开始要应对突然加重的课业任务,他们当然无法承受。

况且,三年级是个重要的转折期。所以,教育界非常强调“三年级现象”: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优秀,而到了三年级前后,孩子开始出现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滑坡等现象。很多家长都不明白,明明之前成绩挺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如果不能度过这一关键期,将对后面顺畅地适应学习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何况,我们班的孩子之前也并不优秀,现在就更差了。所以说,三年级是道坎,更是分水岭!

三、家长层面

  郑英老师这样说道,“家长是班主任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延伸,班主任是家长教育活动的依靠和升华。二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若是家长教子无方,班主任的管理便会平添阻力;若是班主任育人乏术,则家长的教育便如逆水行舟。”可见,家长和班主任的一致性关系是多么重要。

在我们班,学生的家庭结构非常复杂,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我校原为“原子能研究院”附属学校,所以家长中有一部分在本院工作,学历较高,多为本科;有一部分来自本地农村家庭;还有一部分来自山区统一搬迁出来的家庭。家长们的学历参差不齐,有北大毕业的,有初中毕业的。教育思想和水平也参差不齐,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当然不同。

虽然,在家长会上我多次强调“家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不少家长仍然教育意识不强,或者缺少方法。有不少家长忙于工作,晚上很晚到家,不能监督孩子学习。而有些孩子就是钻这个空子,跟着爷爷奶奶,放学就出去玩,不完成作业,等父母回家了再管作业已经很晚了,所以也就不了了之,让他们去睡觉。这样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让我有在教山区留守儿童的感觉。

出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抱怨。改进方法如下:

一、 老师层面

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1.在语文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更加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

2.每天坚持写课后反思,真正做到精心、精准备课,上课,磨课,思课。

3.坚持研读课标,穿新鞋,走新路。本周进行了新课标理论测试,这对我来说也感觉非常愧疚。虽然假期就开始进行新课标研读,也参加了不少培训,但对于新课标的理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浮于表面。所以,基本内容记不住,深入内化也做不到。考试时机械的内容写不全,而教学设计也写不好。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确实要真研究,真学习,真实践才行。

4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时间,把专注、高效、反思放在首位。

二、 学生层面

1.改进评价方式。

改变评价方式,多一些激励,坚持把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做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改进管理方式。

发挥小组作用,课堂和家庭作业以小组化模式进行管理。每天轮流当小组长。课堂作业优秀的给予表扬。家庭作业每天一人进行展示和提醒,提高每个人的责任意识。

3.改进记录方式

班干部要对班级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比如纪律委员纪律每节课被点名情况。现在要转变方式,多记录被表扬的同学,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问题学生上面。从“抓坏人”变成“树榜样”。这也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

4.改进工作方式

对于学生,要多提醒,做到眼勤、嘴勤。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从上课玩小东西,到放学丢三落四不把书本带回家,或者上学不带齐学具,这些都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会产生蝴蝶效应,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三、 家长层面

对学生要多一些要求,对家长要多一些理解。虽然我们班家长的教育意识有待加强,但也要多从家长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多去理解他们。多一些沟通,就少一些误解;多一些协作,就少一些困难。所以,不能总想着赢了家长,而是赢得家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支持,把班级工作真正做好。

我与家委会主任沟通,共同商量解决班级学习问题的办法,她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一致决定了小组化管理的方法。当然,也要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让他们树立榜样,监督好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把小事做好,才能做成大事。把细节做好,才能取得成功,这都需要一颗坚韧的心。相信,只要善反思,多实践,定能有所收获。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常读常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节决定成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n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