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网络上最热议的新闻是:成都商报报道《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王猛(化名)的这封“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我才拉黑你们六年,而你们却控制了我三十年”!这封信长达一万五千多字,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的父母“以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血泪控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确实催人泪下,站在父母的角度,唯有一声叹息。
关于“拉黑父母”,据说豆瓣早于2008年便成立了一个有名气的“父母皆祸害”小组,距今恰好整十年了,小组成员超过十二万人。从2008到2018年,正是80、90后们身份开始转变的十年,很多人升级做了父母,开始理解父母,或者开始认识到自己当年的经历意味着什么。
对于尚未成年的00后,还有虽然已经成年但尚未为人父母的80、90、后,“父母皆祸害”这种缪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生存空间的。有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但或许他的朋友圈连送外卖的小哥都有权限查看。
做孩子不易,做父母到底又有多难?正如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所言:“我们中国历来重视教育,然而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重视的问题,教育成了大家最揪心、最纠结的问题。”
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为人父母者,无论是家庭团聚、同学聚会,还是朋友之间路旁偶遇,只要有相聚,从头到尾,关于教育的话题基本上都是重头戏。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教育的比拼始于胎教,终于就业。
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留美北大高材生拉黑父母”事件, 又让多少好不容易熬过孩子“升学焦虑”的父母惶恐不安?
为了孩子能够顺利通过“独木桥”,难免痛下决心做过一些让孩子“不爽的”事情。孩子是否会偏执地把父母的“管教”和“爱”认为是对自己的“控制”?作为父母,是否有底气保证你对孩子的教育万无一失?孩子将来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会迁怒于原生家庭,会“拉黑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深知自己并不完美。自己养的“蛙”或多或少 被“父母皆祸害”的言论蛊惑,为人父母背若芒刺,今后将如何教育子女,真是战战噤噤如履薄冰 。
02
古人云:“养儿方知父母恩”。没做父母,很难体会到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千差万别 ,父母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一直努力把最好的给孩子。
按照当下社会现实的标准,王猛(化名)是妥妥的 “别人家孩子”: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能够把孩子培养成高考状元,送进北大,这恐怕是许多父母梦寐以求的成功。如果不是王猛后来心理出了问题,人们可能会赞叹羡慕王猛父母的家教。
在体制内工作的王猛父母拥有一定学历, 正如王父所言,对儿子的教育基本是“照书养”。细读王猛的万字长信,所谓的家庭教育给他的种种“伤害”,实在是找不出其父母的育儿有什么重大的失误。在当下社会,这样相对明智、对孩子又关爱又负责的家长,其实并不多。
例如,教育孩子从不打骂而是“谈话”。从两岁起,王猛的父母便采取与孩子“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导。比起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家长,王猛的父母具备有一定修养,对孩子的教育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例如,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碰到问题开始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和面对,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其感觉到社会的复杂性,培养规则意识等等,总体讲大的方向是对的。
至于下雨天总带雨伞雨鞋去接孩子,儿子出国留学让朋友加以关照,分明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流露,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却被儿子曲解为是对他的“控制”,怎能不叫人悲由心生彻骨冰凉?
如果说有王猛家教有什么失误的话,那就是放手的“时机”和“火候”没有掌握好,导致孩子一时不能适应而生怨怼。正如王父所说:看了那么多书,仍然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而王猛,也是读了那么多书,仍然不知道如何做子女。高考状元,北大才子,心理学硕士,他学业上如此优异,却放不下自己“成长中所经历的伤痛,”三十四岁了,称自己是情感的孤儿,也一直进入不了婚恋的角色。
天下父母一直努力把最好的给孩子,但经常事与愿违。父母“在错误的时间给了孩子错误的爱”,结果人家不仅不需要,还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父母满心是爱,孩子满身是伤,多么痛的领悟多么难做的父母!
03
王猛把父母“拉黑”六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前,他的父亲无奈又懊恼。他说:以前总觉得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生气、愤怒都无大碍,过几天就会好,孩子也许就忘了。但没想到儿子会一直记着。
“我想他生几天气、嘟囔几天嘴,这事就过去了。如果早知道我们的一句话、一个脸色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那绝不会那样做。但哪来‘早知道’呢?又怎么会‘早知道’?”
即便是自己生养的孩子,大多数父母也并不清楚孩子的承受底线在哪里。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管教,也都是试着管教,小心翼翼的试探和触碰底线。
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偏执,一句话说重了都要寻死觅活;有的孩子生性怯懦执拗,一个眼神不对就自残或自闭;也有的孩子生性顽劣,“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打成材的例子也不少。就像王猛,事情过去了,父母以为没事儿了,但实际是“记仇”记到骨子里了。
为人父母,谁又能保证自己教育孩子拿捏的“非常精准”绝对“恰到好处”?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父母也有原生家庭,他们那一代人大多数家庭兄弟姊妹四个五个甚至更多,在成长过程中没挨过父母打骂的人很少。那个时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和实践占社会主流。但孩子们很茁壮,很少有人认为父母骂了句“讨吃鬼”、“挨刀货”就是诅咒自己,很少有人因为被父母扇了几个耳光或踢了几脚就耿耿于怀。
正如钱文忠教授所言:“很羡慕我们的父母,他们曾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孩子长大后依然深爱着他们”。
而现在,面对“上升到物种学”意义的独生子女教育,为人父母费尽心机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尝试着各式各样新式的流行的教育理论,但仍不得不背负“父母兼祸害”的埋怨,并且,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把自己“拉黑”。至于“报答养育之恩”,为人父母,真的从未想过。
王猛的父亲表示:儿子选择决裂,他只能接受,“如果这样可以让他快乐,也好。”
世上的爱大都是以相聚为目的,而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最终也只能目送其远去的背影。
04
爱成了占有,管教成了控制,这是王猛给养育了他三十年父母下的终审判决书,一票否决了三十年的养育之恩,抚育之情,实在令人心寒。
王猛这份万字长信里,思维缜密,理性冷漠,贯穿的主题就是“我”的感受,哪怕是细微的。用怨恨的口气,恶毒的字眼,形容自己的父母,读不到对父母一丝一毫的情感。没有理解,没有宽恕,更谈不上悲悯与感恩。
他的父母是中国千百万“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普通家长之一,三十年来,无论从情感的投入,还是金钱的投入,父母为他付出有多少?感情的投资是无价的,姑且不谈,俗一点,就说金钱的付出,供他读书这么多年,对一个非权非贵的普通家庭而言,经济支出是巨大的。
但是很遗憾,父母为他的付出,他选择视而不见。他耿耿于怀父母对他的伤害,但如今他对父母的伤害,又只字不提,甚至无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私,偏执,拒绝成长的人,准确说是一个有严重人格障碍的人。把人生所有的失意与不满,把自身所有的缺陷和障碍都推卸给了原生家庭和父母。
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并不比王猛的父母更高明、更擅长教育孩子。叫嚣“父母皆祸害”的孩子总有一天也会为人父母,他们就能够保证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偏不倚万无一失”?如果不能,哪来的底气对父母如此理直气壮地进行指责?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多数父母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父母可能为年幼的尚未成年的孩子做出一些他们不理解的决定。比如报各类兴趣班、限制玩手机类电子产品、择校等等。不能保证孩子们都乐意,就连做父母的对这些也是“无比愤怒,无可奈尔”。
害怕自控力不足的孩子沉湎于游戏和娱乐,荒废了学业,耽误了前途,是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中最为焦虑的事情,基本上也是父母和孩子矛盾的重要源头。
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具体细节中,永远存在着“关爱”与“被关爱” ,“管教”与“被管教”之间的矛盾。为人父母,言轻了不管用,言重了孩子受了“伤害”。
一言不合就决裂,是不是成了好多孩子躲避“管教”的法宝?更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前段时间,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因为父亲没收了他的手机,就从高楼窗户跳下去没了。
做父母的不能“放任自流”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的无理要求,又必须小心翼翼的试探着绕过孩子的“雷区”避免“触雷”,整个“管教”过程使出浑身解数斗智斗勇,过了眼前的坎,还是不能保证若干年后不被孩子认为是对其实施“控制”!
世事洞明皆学问,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个自我觉醒和对世界事物认知的过程。家庭是一个讲情讲理的地方,但同时更是一个讲爱的地方。如果经过充分的沟通,道理讲不清、理解不了时,在爱的光环下,孩子,请无条件妥协和接纳。当你长大,做了父母,你就会明白一切。
父母不是祸害,别把爱看得如此轻贱,这是一段你和父母要一起努力才能经营好的亲密关系。
05
早在1919年,鲁迅就写了一篇《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的文章,“革命革到老子身上”。鲁迅提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生产),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100年后再看,鲁迅说得仍然有道理。
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养成适合于自身的观念。如果孩子优秀,那就遵循内心,无畏前行,无问西东,挑战人生。如果孩子资质普通,那就脚踏实地,做个知是非、明道理的平凡人。
就像最近很多人痴迷的《旅行青蛙》游戏一样,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帮孩子储备他能够远行的必备物,就好了;至于孩子最终会去哪里,带回什么,都不是父母可以掌控的事情。
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很多父母都会有意无意犯下错误。但是,一个人一旦真正成年,该如何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该如何对待曾经犯过错的父母?
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可能是从原谅父母那一刻开始。原谅不但意味着与父母的和解,也意味着与过去那种紧张关系的和解,或许,原谅才是真正的摆脱。相反,拉黑或者屏蔽,说明你仍然处在“斗争”之中。
“父母皆祸害”的谬想从来都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客,父母深沉的爱终会于不远的某一天,彻底融化这个亲子关系里的小插曲。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世上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最后,想对王猛说一声:请放下执念,冰释前嫌,和你的父母握手言和。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