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维度思考》第2章【例5】“产品不好卖,是因为这个行业(国家、企业)比较特殊”
我的摘录和思考:
第一,别人说不好卖时,全盘接受的,那只能停止不卖该产品,或者是修改计划。
其实,若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有可能发现问题外的问题。
一线业务员、本行专家或是了解当地情况的海外常驻人员, 常常会说:
1)很怕那些不了解当地情况的人;
2)这个国家的人从来不用这种产品;
3)客户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但根据一线人员的意见,生产出来的商品也不一定能卖,而且,一线人员的意见还会常改变。
变幻不定的意见,会让生产部门手足无措。
在总部与一线之间、下属与上司之间、销售人员与顾客之间,常会有各种矛盾。
第二,形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在于:
1) 说话人所从事的工作、所处的行业或国家,有可能不像他们所说那么特殊。
他们说情况特殊,是因为他们倾向于把别人的事情普遍化,把自己的情况都视为特殊。
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业务范围,对其他领域或行业却没有丝毫兴趣。
一个人的视野越开阔,就越能够分清“哪些是特殊的,哪些是普遍的”,而不会只说他们的是特殊的。
只会从具体层面看待事物的人,一谈到他们的工作,视野就收窄了,无法对事情进行抽象化。
2)可能是说话人是“反对新事物”或者“讨厌变化”。
这种情况下,他们并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可能只是在寻找借口。
人们面对自己在情感上无法接受的问题时,也常会做出类似反应。
第三,用Why型思维,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1)通过的分析,发现问题可能并不是真有特殊之处。
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方这样说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
2)充分分析的问题,在抽象化的基础上判别哪些是特殊的,哪些是普遍的。
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最初的目的,思考该如何处理确实属于特殊情况的问题。
3)由拥有相同思维模式的人们从事的活动,本来并不存在所谓特殊的行业或业务。
也就是说,不存在“普遍性的”业务或行业。
所以我们更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适当进行一般化或抽象化思考。
此外,若只因反对新事物或讨厌变化等原因而找的借口,我们先要弄清楚对方为何这样想,再去寻找对策。
这时,真正的解决方法可能就是:找个地方坐下来听听他的牢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