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镇,以我目前所见到的来看,总是一眼便能分辨出来的,仿佛存在一个柏拉图哲学里的江南古镇的“理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江南古镇,都由这个“理型”衍生出来的一般。今日所到的甪直古镇,位于苏州东部偏远的地方。早间起得早早地,便乘了车,摇摇晃晃地,接近两个小时左右才抵达,本以为在这平常的日子里,应该是游人稀少的,入景区一见,才发现稀少的不是游人,而是我的见识。
甪直古镇于苏州市区的位置,十分像召稼楼古镇于上海市区的位置一般,所充当的角色两者也颇为相似,往来的游人中,古镇附近的人占了许多,因为古镇除了作为旅游景区的角色之外,还承担了本地人赶集的市场,所以逢上周末,人自然就更多了。
每个古镇,似乎总会有一个或几个古代的富商、巨贾与之相连,古镇里的百姓的生活,似或多或少地与这些富商巨贾联系在一起,但于今日而言,那些古镇里所发生的平凡故事,多半都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了。若问甪直古镇与谁联系得最紧密,答案不是富商巨贾,也不是什么权贵士族,而是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也是我认为最质朴的一位学者,叶圣陶先生。
叶老曾于此实践了数年其教育改革计划,最主要的文学作品也在此著成,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那首“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这首儿童诗,便是来自于叶圣陶先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教导的,叶老在此不仅耐心地教导这个年纪的学生,还编纂了许多童话故事,总结了一套教育学生的理论,在封建制度刚刚被推翻的那个年代里,这些工作可谓是筚路蓝缕。
在叶圣陶纪念馆,我才了解到,我们今天中小学所念的“语文”这个课程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叶圣陶先生,小时候所使用的新华字典,也是来源于叶老,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里,那些宝贵的内容,也不知凝聚了老人多少辛勤的汗水。老人一生矜矜业业,淡泊名利,最后安眠于这片宁静质朴的天地,未扰世事,也不为世事所扰。
我倚在回廊的柱子上良久,这片天地是那么地宁静、和善,仿佛老人这一生的品格,都化作眼前的这一片世界了。老人与夫人胡墨林的一生,自然也是一段可以流传千古的佳话,“恋爱像一条无穷无尽而时刻有新意味新境界的道路,除非不走上这条路,一走上这条路就永远前进,以恋爱始,也以恋爱终”,这既是老人结婚时的承诺,也是老人一生的总结。如此这般思忖着,我仿佛看到老人与他的夫人又回到了这个世界一般。“小心,前面有台阶”,老人紧紧牵着夫人的手,柔声叮嘱着,我禁不住迈步追随着老人俩的背影一路前行,直到最后人流涌动,俩人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相比于市里的平江路、山塘街,甪直于我而言,乃是更值得常来的地方。这里即便是游人众多,然岁月的沉静,却犹如这亘古未变的河道一般,迢迢然将一带沉稳的岁月,纵横交错在这古镇之中,置身其间,若不仔细铭记路线,难免恍惚而不知身在何处,纷繁世事,仿佛在这恍惚间也迷失了去处,不再去扰这片沉静了。
除却沉静以外,几分质朴也偶尔点缀在这河道两边。三五位老人怡然静坐于门前闲谈,聊得乏了,便把那来往的游人细细端详,这是闹市里的古镇所不能见的,闹市里的古镇,每一间屋的门口,都写了“商业”二字。
我正思量着这些无趣的事,远处鼓声与乐声齐鸣引得我促步前行,远处河道上,但见几艘木船挂红结彩,领头的船首一对新人牵着绣球,新郎官神情面色却显呆滞,想必是来回办了多次婚礼,每次婚礼又是同一位娘子,有些乏了。但此景着实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视之,我脑里想着婚礼倘若真的如此办得,肯定是浪漫的此生难忘的。如此这般想着,我倒情愿相信眼前的这对新人将步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般的生活去了。

见着岸边写生的学生画里一抹抹浓浓的绿,才猛然觉察到,原来节气已近小满,正值春末夏初之交,往年这个时节,已是吹着风扇,卧着竹席,熏着蚊香了。今年的春天,似乎一直拽着冬那不肯服帖的尾巴,时不时地卷着凌冽寒风,把这春弄得面目皆非,正可谓“好梦才成又断,春寒似有还无”。我想这古镇,定是见过太多不比寻常的季节交替,岁月更迁了,这又令我想起老人这一生了,在战争中的颠沛流离、在历史的激变中仍保留着内心的平和,老人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句智言:“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是呀,得与失,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过是一幕幕剧段结束时或长或短的幕间休憩,填满岁月的,终究会是那些执着的、沉静的、不曾改变的事物,老人是如此教导和宽慰我的,我也因此安然踏上了归途。
2019.05.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