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文刷爆朋友圈《我月薪两万,撑起这个家的却是我老婆》,大致意思是:好男人啊!月入两万的中产男,还能如此理解老婆操持家的不易,嫁给这种男人,人生真是甘之如饴!
文章开头:在知乎上看见一个高赞的回答,如题目所示,他月薪两万但是他认为撑起这个家的并不是他的所谓中产收入——两万块,而是她从不邀功的老婆。
且不论嫁给这样的男人是否真的甘之如饴,难道从知乎看,他认为月入两万貌似算得上值得炫耀的高薪了?而且还是中产收入?
这么算的话,为毛我这个二线城市的中产活得如此辛苦?旅不起游,上不起早教,吃不起大闸蟹……
每个月不到俩礼拜,我和老公大眼瞪小眼互问:钱都去哪了?这是生活常态。
没有孩子之前,我俩在北京过得还算得上滋润,而且那会儿还没达到所谓的中产收入。但起码不用像现在这样锱铢必较,连出去吃顿大餐都得掰着手指头数数。
许多年过去了,薪资貌似涨了。但我家已然从市场经济下滑至计划经济了。钱都哪去了?
我们曾经仔细算过一笔账。每月房贷、保险、养车、孩子入园费,这几项是固定支出,已经占去月薪两万的一大半了。
而且房子不过是紧凑的三口之家小户型而已。我们诚惶诚恐,从没触犯过交规,每月只是油钱而已,连洗车这种事都是自己搞定。
至于孩子的幼儿园也是私立园中的普通档次,除了幼儿园,我们也没有上过任何早教班和兴趣班了。教育经费有限,没办法,父母太穷酸只能委屈孩子了。
对于孩子的日常开销,换季衣服也就是最多一身,有合适的百家衣那最好不过了。买新衣服通常是因为长个子,旧的穿不下了。
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常饮食,也不能够任性买。不应季的水果,太贵,不敢买!大闸蟹,太奢侈,不舍得!吃大餐?还是省下给孩子买套乐高吧!
想想吧,几项固定支出就划去一大半,还剩可怜的千把块,还有得瑟个啥?这还不包括人情往来支出。
今年十一回了趟家,只是给父母买了点吃的而已,就只是吃的,非常普通,鱼虾之类,加上自驾往返,五六千没了,这已经是最低支出了,不能再抠搜的支出了。
对于双方父母,我们都有亏欠,各种节日从没给过礼物,探视的话,都在外地,忙于工作,次数也少的可怜。时不时的,还啃啃老。仅在经济上,父母给予我们的,我们一辈子也还不清。
年轻的时候,我们还K歌,聚餐,出入酒吧,现在想都不敢想。没这项预算,只能在家猫着了。运动健身还是自备体育器材去公园锻炼吧,既省钱,又能呼吸新鲜空气。
旅游这种事,短期不在计划之列,长期要看家庭经济发展。没有闲钱,出去紧巴巴的,不敢住,不敢吃,门票路费都得悠着,玩不爽还不如不玩。
算来算去,好像哪里也没有多花一分钱,然而每个月钱却实实在在地一毛不剩。每个月还有一笔上月的信用卡账单要还,更谈不上存款和理财了。
真的不知道,中产的生活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月薪两万还被圈入中产收入标准?但我们的日子拮据到,让我觉得丢人,难以启齿。
难道是因为孩子的降生,增加了一口人的支出吗?平心而论,孩子到两岁一直吃母乳,没花过一分奶粉钱。早教也从来没上过,能有啥大支出呢?
生活的琐碎已经拼不出我们的账单。我们常常说,哪怕再多几千块,也许日子就不会这么紧紧巴巴。
孩子刚上幼儿园竟然已经这么拮据,那么以后兴趣班还要不要上?外教班还要不要上?课外活动要不要参加?游学、出国留学竟连想都不敢想了,孩子就要因为这个“中产收入”的家庭而输在起跑线了。
朋友圈有人发了这样的一张图
我败给大数据了!我想问:还有第11种吗?
我,二线城市,月薪两万,旅不起游,生不起病,上不起早教,吃不起大闸蟹……每天早市在菜市场跟大爷大妈一起和小商贩砍价斗心眼,每月精打细算,还是欠一屁股信用卡。
钱都去哪了?我也不晓得!反正我这个中产活得够窝囊。
每天写完公众号,我都必群推或者发朋友圈,今天犹豫一下,还是别发了吧,朋友圈熟人多,混这么惨的”中产“,丢不起这个人啊,哪里还有文章开篇那位先生,月薪两万,还有心情炫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