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每年1月4-6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
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带着一个“小”字,看似不经意,其实寒冷尤甚。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鸣叫)。
【小寒胜大寒】
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冬至过后,太阳光的直射点虽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小于夜间散失的热量,所以温度继续降低,直到吸收和散失的热量趋于平衡为止。
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一样。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称之为“数九寒天”。
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
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
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养生小妙招】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我们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
合理养生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1.精神
冬天日照减少,易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天气越冷,越不能蜗在屋内,当天气晴好时,尽量外出晒晒太阳,或与朋友聚会聊天。
因为“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并能预防抑郁。
日常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
2.防病
呼吸系统疾病受天气影响最大。
低温使得呼吸系统器官的局部受寒,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
同时由于呼吸道黏膜干燥弹性减少,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长。
建议: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增强自身免疫力,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白天适当开窗通风。
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在冬季应适当调整户外活动时间。
心脑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更高。
据统计,大约70%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在冬季,76%急性心脏事件也发生在冬季。
冬季严寒,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小寒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建议: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另外,脏病和高血压患者要监控血压波动,按时服药。
需要提醒的是,防寒保暖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因为,保暖可防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预防呼吸道感染。
中老年人在冬天换衣、洗澡时,一定要避免室内温度过低,衣服鞋帽要选择柔软而保暖的。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房间暖和,还要房内空气流通、防止流感;冠心病患者,不要在封闭的房间里呆得太久,如果房内开空调取暖,温度不可太高。
3.起居
此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
早睡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护阴气。
每天多睡一小时,可以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强体质。
这个节气,最要防的就是寒冷。保暖,除了多穿衣,更要注意暖头。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
严寒时节,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
冬天在室外活动时建议戴一顶帽子,即使是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4.饮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小寒处于三九前后,此节气需暖肾以固阳气,温脾以增卫气,糯米、黑米、蘑菇等都是健脾理气的食材。
天寒,更要吃暖食,热汤、粥、面等五谷,养人精神,很适合冬日食用。
而常身处暖气房内的人,宜吃些清热食物,如萝卜、黄豆芽、菠菜、芹菜、白菜、豆腐等。
在冬季进补中有“六戒”,提醒大家进补要规范。
1.戒乱进补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
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
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
2.补而戒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
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3.补而戒偏
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
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4.外感戒补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5.戒以贵贱论功效
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6.戒惟补药而补
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多用大脑、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冬季饮食也应该以“守藏”为主。
脾喜燥恶热,胃恶寒凉,生冷寒凉食物如海鲜、生蔬菜等,对脾胃很不利,另一方面,也会加重血液粘稠度,导致冬季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小寒时节,一碗温热的粥食是非常合适的,北宋张耒称之为:“与肠胃相得,为饮食之妙法也。”
腊月注定是五谷杂粮出镜最多的月份,性甘温的它们,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暖身的功效。
在这种寒气逼人的时候,喝一碗热乎喷香的杂粮粥,五脏六腑全都滋润了。
吃菜饭
古时南京对小寒节气颇为重视,到这一天会煮菜饭吃。
菜饭的食材丰富多样,通常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鲜可口。
其中,矮脚黄和板鸭都是南京特产,用它们做出来的菜饭才是真正的“南京菜饭”,受欢迎程度可与腊八粥比肩。
吃糯米饭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会在小寒时节的早上吃糯米饭,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糯米有御寒之效,再加上营养丰富的花生、腊肠及辛辣的葱白,健脾养胃。
【小寒节气灸】
寒是冬季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
小寒伴三九是全年最冷的节气,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
寒气当令,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能从体表外泄,大部分下注膀胱成为尿液,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故而到三九隆冬(三九:2020年1月9日-1月17日),肾炎、肾盂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病易复发或加重。
冬季的寒冷最易伤肾,肾藏受损,会出现周身骨骼拘急、抽搐、活动不利等中风症状,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
因而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
取穴:大椎、心俞、肾俞、膻中、神阙、关元
温和灸,每穴艾灸10-15分钟。一般在小寒节气当天以及前3天、后3天,连灸7天效果更佳。
【贴心ai管家嘱咐您】: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