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更灯火五更鸡
一一周月友《史记成语注评》侧记
曲赣江
假如不是童心未泯,时常泡在公号投稿群,与承河、兆宏兄、红梓兄,激扬文字,挥指方酋,满腔书生意气,一口犁田耙地,芒种双抢,间或砍柴搑沫子,有着少年撒尿和泥掼泥炮的开心、尽兴,就不会迟迟不曾离开(退群),以至遇见周师月友。
细思,也未必,遇见周师又是冥冥之中注定:一是那时视力、精力允许,每天有一两个时段,我保持着快速浏览一些公号平台的推文,大致了解某一时间段某个平台有哪些主要作者,和行文特色;一是那一年其中一个平台推出连载《史解菜根谭》,每天刊发几个篇章,内容没记住多少,作者周月友的大名深植心底。理论上,我与周师具备了交集的可能,终究又没有。
我是个假学问人,喜欢在友人或自己文字中,浮沉迭宕,徜徉在人物命运的喜怒哀乐,久了,看似在推敲做学问,实则心浮气躁,不能凝神屏心静气,持续追读正襟危坐的考校文章。因为奉行不琢磨明白不点赞的“二庆定律”,自然也学不来那些连阅读量都未增加一枚的朋友圈点赞,索性只读不赞。
后来,请允许我很歉疚的用“后来”一词,某一天不知从哪儿读到周师一篇写学电脑输汉字的随笔,看见一位因病不能重上讲台,不得已只能守着校图书室将养身体,敛心于考校的师友,内心震撼了。后来一次,我和妻说周师考校历程,妻说“周师是积极向上的人,没有因病荒废。搁你,早堕落了,看看你今年生个病,荒芜了多少时光!”尤为可贵的是周师在近二十年的光阴中,耐得住寂寞,有计划逐条检校考证编纂,这分持之以恒的毅力,就让我异常钦佩。
看见周师发文小照,很让人想起颜真卿 《劝学诗》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长期查阅资料、写作、编纂,让我与周师的话题从不沾文字,更多的是互吐苦水:眼睛胀痛、看不清字、无法写等等。见过有限的周师几张小照中,《史记成语注评》扉页中的照片算是周师精气神最足的一张,由诗人木子(鲍德英)拍摄。这张照片把握住周师骨子里是个学问人的沉静,和讲桌后养成的孜孜不倦风范。诗人了解周师月友的求索之心。
《史记成语注评》共收录成语528条,每条均由注音、注释、出处、故事、简评等五部分组成,有考校,有叙事,有简评,极大方便了简索史记成语故事。在开篇《自序》中,周师指出:这本书仅用于学习交流,或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品馈赠。如果进入销售环节,所有收入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作者不取分毫,只保留重新编辑修改的义务和权利。该书由香港九龙旺角亚皆老街98号岭南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责任编辑流冰。流冰为皖西地区知名编辑、小说家。
在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首先被上了一课的是后记最后一节“黄圣凤女史……苏恩女史……”中“女史”之称,而非“女士”。《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女秀才》“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了解了这个掌故,方才明白,此处泛指知书妇女矣!
周师月友是芜湖人,毕业于安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在皖西叶集从事教职。2000年初,周师积劳成疾,因病告别讲台,主要从事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凡近二十载,没有籍病荒废专业,在孤寂中全副身心投入阅读和写作,从为史籍点校作注入手,渐入写作瑧境,诸多书稿陆续付梓。
向周师学习,学习周师秉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钻研精神,点亮生命又一盏明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