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底蕴
前几天,与人闲聊,说起近几十年以来,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各色人等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乱象。像天津大邱庄的土皇帝禹作敏、一夜暴富的山西煤老板等等。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人和事也有不少。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由得感叹一句:还是没文化啊!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概念很宽泛,很难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我比较赞同作家梁晓声的说法,他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想,把这四点解释为文化的底蕴、作用,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
有没有与这样的文化底蕴相对等的普遍的社会认同感和价值观,是检验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熟悉中国历史的想必都知道“侯景之乱”吧。就是这个侯景,当年拥兵自重,投靠南朝梁后,梁武帝很看重他,给他很高待遇,封为河南王、大将军等头衔。侯景欲求婚于王、谢名门,请 梁武帝做媒,梁武帝劝他死了这条心,告诉他,想联姻王、谢是奢望,要是向顾、张两家求婚我可以说说试试。
王、谢是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王家和谢家。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即是,是几代传承的书香门第。再说清楚点,王家就是书法二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们家族;谢家就是山水派诗人谢眺和谢灵运他们家族,你要是不知道谢眺和谢灵运是谁,你总知道唐代诗仙李白吧,连李白这样狂放不羁的诗仙都说“一生俯首谢公诗”,可见谢家子弟的名望和才情。
侯景也是将门之后,掌握着足以颠覆国运的数十万军队。如此显赫人物,梁武帝都认为他与王、谢这样的中原大族门不当户不对。还告诉他,你要是非要与知识分子家庭结亲,我可以勉强去和顾、张两家东南当地大族说说。当时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但也是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受到尊崇的时代。
“侯景之乱”中,侯景由于向士大夫门第求婚不成,自卑产生忌恨,忌恨产生报复,几乎将江南的士大夫屠杀殆尽。但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根除不了的,自此之后的唐,仍然诗风荡漾;宋文风鼎盛,词采华丽;就连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传诵至今的元曲。
红楼梦中的贾、薛、王、史四大家,都是跟随先帝南征北战的新兴贵族,没有厚实的文化积淀,出现流连花丛的宝玉、呆霸王薛蟠等纨绔子弟在所难免。在贾家破败后,恰恰是李纨这个在《红楼梦》中最没存在感、年纪轻轻就守寡的人,成了贾家唯一的一点体面。儿子贾兰科举高中,官运亨通,李纨凤冠霞帔,成了诰命夫人。
为什么是李纨给了贾家最后的体面和希望?《红楼梦》中说,李纨系金陵名宦之女,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至少是北大、清华的校长。李纨从小,父亲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罢了。即使这“便不十分令其读书”,也让李纨在红楼梦中独具一格,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气度、见识和举止。她不事张扬地照顾着姐妹们,鼎力协助探春代理管家,她还是姐妹们诗社的领袖,在众姐妹中获得广泛的敬重,泼辣如凤姐也对其敬重有加。
由此,不得不叹服,得天独厚的教育背景和从小受到的深厚的文化浸染和熏陶对其人生的影响。唯知书才能达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