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2018年各种关于区块链的行业资讯、投融资创业、技术和应用探索等集中爆发,业内称2018年为区块链元年。
区块链技术如此火爆,它到底距离普通用户的应用体验有多远?对传媒行业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关注此次发展论坛的同时,事儿君也恶补了一下区块链知识,和您一同揭开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构造信任的机器”
区块链实质上就是数据库。区块链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它是一种带有数据“散列验证”功能的数据库。也就是说,它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组合成一种链式结构,并利用密码学算法、以分布式记账的方式,集体维护数据库的可靠性。
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是区块链最主要的三大特征。正因为区块链这些特征,它能够防止信息篡改和伪造,很好地弥补现实社会信用体系的不足。区块链之所以能“火”,正是因为基于这三大特征,解决了现实社会广泛存在的“信任”问题,或者说能够很好地解决现行社会信任机制的成本和效率问题,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问题。
“信任”是现代社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司法、货币、银行、公证、征信,都是为实现守信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社会机制。“中心化”也就是建立一个社会成员共同信任的“中心”。但是,现行的社会信任机制有诸多不太令人满意之处,且运行成本巨大。举例来说,借贷双方要通过银行系统建立彼此信任关系。由于借贷关系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需要调查、审批、管理等一系列流程,其中大多是依靠人工完成,整个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并且蕴含较大的人为风险。而区块链技术正试图解决这种信任问题。
区块链像是一个“共同的账本”,对每笔交易进行分布式记账,并通知到所有的“点”,各个“点”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独立地进行确认。系统将交易记录和相关数据打包成块,加上时间戳,编入数据库中,然后启动下一轮交易,新旧区块前后为继形成区块“链”。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公开透明,最主要的是参与者资格、权限完全对等。这样的交易记录可以无限追溯,且无法私自更改,除非能得到超过51%的“点”的同时确认,而当参与的“点”的数量足够庞大时,这事实上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代区块链还引入了“智能合约”机制,一旦触发交易条件,系统将自动实施强制交付、履行合约,所有的“点”都会见证和确认这一过程,防止背信弃义行为发生。信任关系由此得以建立。
由此看来,区块链所建立的信任机制,不依赖于银行等“中心化”的权威,而是由所有参与者在平等和完备信息基础上达成“共识”,并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所以,区块链被称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如果说蒸汽机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电的发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方式,那么区块链作为“构造信任的机器”,“将可能彻底改变人类社会价值传递方式,从而让我们的数字世界跟我们的物理世界一样的真实。”
尽管区块链对于普通用户应用来说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但是,区块链应用的广阔前景却不容置疑。目前,手机移动终端的区块链应用如“挖链”“贝数区块链”“区块链头条”“链斯达克”等,大多停留在区块链行业资讯服务,或者为用户炒股、炒汇等投资提供信息帮助的阶段,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原理的应用在开发和探索中。但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推行已经启动。在不久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人士透露,我国已经开始着手推动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
创投、融资、人才大战——野蛮生长的区块链媒体
随着区块链技术走红,区块链媒体如“巴比特资讯”“链之财经”“火星财经”“金钱报”“深链财经”等,几乎在一夜之间进入人们视野。6月23日,在人民网主办的2018全球链界科技发展大会召开期间,“人民创投区块链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启了我国主流媒体进军区块链领域的脚步。
区块链概念的炒作,点燃了媒体行业融资和人才争夺大战。仅在3月份,专注区块链领域的媒体“区块之家”获得“儒者创投”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主打区块链深度报道的“深链财经”宣布获得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金钱报”宣布获得“极豆资本”数千万元投资,“虎尔财经”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与此同时,随着区块链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人才争夺战也如火如荼上演。据悉,区块链编辑的月薪已被抬高至3万。
上世纪90年代,传媒行业纷纷拥抱互联网。很多媒体把传统内容搬上互联网,就以为是“网络媒体”的全貌。回头来看,当年所谓的“网络媒体”不过是管中窥豹。真正的网络媒体的开端,是种种互联网应用的遍地开花。
反观眼下野蛮生长的区块链媒体,正如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跑马圈地。从“报道区块链的媒体”到真正的“区块链媒体”的路还很远很长。区块链媒体不应仅仅是“以区块链技术及相关应用为主要报道对象的媒体”,更应该是“以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为基础打造的媒体”。可以断言,能够最终胜出的区块链媒体,一定是根植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并由此聚合海量用户的媒体。
新闻打假、版权保护、内容付费——传媒领域的区块链应用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传媒领域而言,如同“盲人摸象”,还有很大的未知性亟待探索。然而,基于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基本特征和构造信任的基本功能,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初步的推测和判断。
新闻信源认证和自媒体内容审核。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泛滥,自媒体平台把关责任缺失,导致网络空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净化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媒体监管难度很大。鉴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无限追溯的特点,可以提供一整套方案实现新闻信源认证。据悉,一家日本公司开发的区块链技术平台“猕讯”,正计划为美国媒体提供信源认证。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构建一个公开的分布式新闻数据库,建立自媒体新闻审核机制,就新闻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进行审核,从而提高自媒体新闻的可信赖性。
新闻版权保护。目前新闻传媒领域侵权易、保护难,对新闻文本复制、篡改行为难以举证,诉讼成本高,维权难度较大。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低廉的版权保护。通过区块链版权登记系统、实时在线侵权监测系统等,用户可以发起版权登记申请、实名认证、提交作品,后台审核通过后,会生成区块链版权登记书,鉴于区块链开放性、自治性以及信息不可篡改性,每个作品都会生成唯一的不可篡改的索引编号,每一条信息的来源都可以无限追溯,大大缩减新闻版权保护成本。在图片版权保护领域,7月18日,百度首款区块链版权产品“图腾”举办上线发布会,据介绍,“图腾”可以在版权存证和维权举证两个环节实现版权保护。
付费内容订阅。目前,内容付费已成为媒体行业一个新的风口,知乎、果壳、喜马拉雅FM等都开启了内容付费,今日头条上线付费阅读也已成定局。但是内容付费都是中心化的平台在运作,依然是大众传媒时代“撰稿人获取稿费”的模式。而借助区块链技术,撰稿人可以通过与平台签订“智能合约”进行自主定价,还可以直接和“订阅用户”互动获取打赏和订阅费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容付费,不再以付费墙区分谁是订户,而是将“使用行为”和“支付行为”结合在一起,实现“边浏览边支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