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原文片段7
高级学习者拥抱新知,但从不轻信,他们会分析和整理看来的信息。高级学习者把遇到的问题当作成长的机会,他们追问和反思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高级学习者不抱怨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因为他们不把大脑当硬盘。职场人遇到的问题,通常不在于硬盘里文件不够多,而在于中央处理器处理能力不够强,操作系统还是学院派系统,而且没有顺手的应用软件。
高级学习者还有高下之分。有些人可以把实用指导类图书(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明确的实用指导知识拆为已用,但遇到叙事类图书(如《乔布斯传》《杜拉拉升职记》)就做不到这一点了。有些人顺着书的思路进行加工是没问题的,但很难超越图书本身去思考跟随拆书家进行RIA现场学习,可以起到治病强身的功效。
而熟练应用“便签学习法”,可以有效培养高级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锻炼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再进一步,学习的对象可以从知识拓展到各种信息(手机上读到的文章通常属于“信息”)再拓展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I】高级学习者具有更高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且可以对知识的应用举一反三。高级学习者能通过处理问题获得新的能力。但高级学习者也有高低之分,通过便签学习法可以提高学习者对于知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各种形式的知识和信息都能在学习和处理的过程中都能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A1】之前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现在只能算是初级学习者,知识的储备量还不够。通过参加便签学习法训练营,希望在增加知识储备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2】近期阅读的致用类书籍是《这样读书就够了》。参加拆书训练营的拆书片段出自此书。12-23拆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今天全部完成,并与下周一认真听课,按要求完成24-30拆的作业。慢慢成长为高级学习者。
R 原文片段8
学习促进者的特征
高级学习者能“治病”,治自己的病。学习促进者还可以“救人”。
学习促进者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他们是身边人的福音,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激烈竟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在拆书帮中,拆书家就是学习促进者。他们]可以把一本致用类图书转化为一堂课,促进学习者把相关知识拆为己用,同时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不断得到强化。
【I】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会别人。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传授者才是收获最大的那个人。教会别人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自己。
【A1】我在华夏保险上班,每天都需要学习新产品。因为自己是公司的兼职讲师,在讲课中发现,讲过的内容远比听讲师讲十遍要记忆和理解的深刻。
【A2】最近在学习樊登老师《可复制的领导力》。听了好多遍课,知识点还是没记住。计划3月份在公司组织一场关于《可复制的领导力》线下活动。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因为讲课需要提前对书籍通读,并写出思维导图。然后教是最好的学,教别人的同时,自己对于知识点再一遍强化。就能内化了。
R 原文片段9
控制点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主要探讨人们认为自己对影响自己的事情有多大的控制力。1954年,朱利安·罗特( Julian B, Rotter)深入发展了“控制点”这一概念,从那时起,这一理论就成为人格研究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控制“点”( Locus,拉丁文词汇,意思是位置、地点)可能在内部,也可能在外部。控制点在内部的人认为他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控制点在外部的人则认为他们的人生和所做的决定都由环境因素决定,而由于他们不能左右这些因素,自然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
拥有强大内部控制点的人认为人生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比方说,如果一个拥有内部控制点的人在考试中发挥不理想,他会把这个问题归咎于自己准备不充分;
如果发挥良好,他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同样还是考试,一个拥有外部控制点的人没考好,他可能会说是因为考题太难了;考好了,他会认为是老师教得好,或者是自己运气不错。
柯维用来演绎“积极主动”的“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模型就脱胎于罗特的控制点理论。其实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对知识的拆解。柯维的拆解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应用这个人格心理学概念。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控制点”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积极主动”的能力。
所以说,关于柯维的争议,双方的说法都有道理:柯维不是像査尔斯·汉迪那样发明新思想的理论家,而是非常优秀的学习促进者,是伟大的拆书家。他不仅自己学习能力超强,而且能帮助他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柯维的著作帮助了数千万人。1996年,《时代周刊》将柯维评为最有影响力的25个美国人之一,《福布斯》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十佳商业管理图书之一。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柯维这样的学习促进者。
【I】控制点在内部的人就是自我意识强大的人。控制点在外部就是意志不坚定容易被周边环境影响的人。而学习促进者就是控制点在内的人,不仅自己学习能力强大,而且还能教会并帮组他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
【A1】我觉得参加拆书帮的训练营这件事的过程就是一个和自己控制点较劲的过程。因为我一直找不到写A1便签的这个点,所以作业进行的特别困难。于是心里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工作多,陪孩子等等。导致作业已经严重拖沓。
【A2】
今天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今天晚上必须把12-17拆作业完成。并提交给天南老师。天南老师给我建议写出具体完成拆书作业的标准,我现在实在是还不懂标准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认真思考原文片段,尤其在A2便签的部分,要规定具体完成计划的时间点。
R 原文片段10
便签法的目标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提高职场人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阅读致用类图书时使用便签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缓解书太厚读不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帮你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中反复体验和反思。
3.聚焦于对书中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
4.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
5.方便事后整理。
6.能更有效地处理书中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7.不断提升自己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
【I】便签学习法改变了人们原来读书的方法和思路。尤其是在读致用类书籍的时候不用拘泥于必须把书读完,或者按顺序阅读。但最终知识不能使用在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能提高人们对于知识的热情。
【A1】前几天读了一本《爱是136.1》的书,书里很详细的讲了爱自己等于管理自己,并详尽论述了每一步需要怎么做。读的时候觉得非常有道理,但一件也没有落实在生活中。到现在,书里讲的具体怎么做也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A2】计划本月读完《这样读书就够了》后,再读一遍《爱是136.1》。利用便签学习法,对原文片段进行拆书记录,并把A2便签贴在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读完《爱是136.1》记录下来了自爱等于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先从每天吃饭不看手机。每天按时起床,养成每天早上按时排便的习惯。喝水的时候感受水经过嗓子流入胃里给身体带来的养分。
R 原文片段11
基本原则
第一,成人学习的第一公理是“自我导向”,这意味着在跟学习相关的一切事情上都应“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
第二,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有很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考虑清楚,这次阅读是你对书负责,还是让书对你负责。
第三,方法得当的话,阅读和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活动—只要你能在工作或生活中用上一点儿,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成本。
第四,采用简单易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降低便签法使用的复杂程度,你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而不是费尽心思地掌握便签法。很多教人阅读的方法都听起来很美,但用起来未必有效,因为方法本身太复杂,要求太高,让人望而却步。
【I】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快速学以致用。不是变为知识的奴隶,而是有效的利用知识。这个方法是最重要的是要简单,易操作。不要让方法成为读书的阻力。
【A1】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总觉得每一种知识都需要。读了《幸福的婚姻》、《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可是读完了这些书并没有改善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沟通类的书籍也没有有效运用在工作中。
【A2】通过对拆书法的学习,完成30拆的便签作业,天南老师点评后再次修改并提交。毕业成为拆书家后,对以前读过的书籍重新梳理脉络。按照拆书法重新解析。第一本要读《非暴力沟通》,从目录中梳理自己需要改变重点读的部分,然后分析I、A1、A2便签。并把A2便签贴在显眼的地方,提醒促进自身发生改变。
【R 阅读原文片段12】
真改变还是很难
【问】用了便签法,联系了经验,也落实到应用,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这个技能,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照旧,怎么办?
【答】首先,对自己宽容一点儿,成长原本就是很难的,而且养成新习惯都有波动期。你已经很不错了!
其次,反思目标定得是否合理,具体行动是否可以优化。
再次,可以找同伴监督打卡,或者参加拆书帮公众号中的“主题拆书营”等活动。
再次,A2有个小诀窍,也就是说,并非强迫自己不能做什么(比如晚上睡觉前不刷手机),而是建立一个新习惯去代替它(比如晚上睡觉前看书半小时,或冥想20分钟)。最后,自己做不到就去教别人—这不是开玩笑,我们发现教时间管理的达人通常时间管理都有很大问题,而且至今仍然有问题。但久病可以成医,越是自己问题多,越是能对时间管理研究通透。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I】本段话真实分析了每个人人性的中的习惯难以改变的部分。每一个人习惯中都有一个舒适区,明知道现在的方法有问题,但是也很难彻底改变。接受自己,并分析计划的合理性。找小伙伴互相监督,让自己成为督促者的角色。
【A1】今年过完年给自己定了坚持跑步的目标。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早晨5:20起床。跑步半个小时。坚持了一周以后,被各种事情打乱,没有继续下去。
【A2】跑步是为了让自己身体得到改善。所以计划不拘泥于形式。利用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
1.每天回家不坐电梯,走楼梯上下。
2.如果早上没有时间跑步,就利用晚上饭后的时间在小区快走或者慢跑。
3.找好朋友一起制定跑步计划,每天互相发打卡记录。互相监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