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1,太子刘奭(shi)柔仁好儒,认为皇帝太过依赖用刑,应该多用儒生。 皇上立马变色说:汉家自有制度,霸道与王道相杂使用,怎么能纯粹用周朝的那种礼治教化呢?况且俗儒看不到时事变化,喜欢厚古薄今,让人分不清名分与实际,不知道如何去遵行,怎么能委任他们呢? 又叹息说,以后乱我汉家的人,就是太子啊”
2,呼韩邪单于来朝
【学以致用】
01,一对聪明的父母,能不能教育好小孩未来也有出息呢? 这也得看缘分。连北大教授都认命了
02,有个词语叫“精确的模糊”,不知道是哪个创造的,但是很好。 所谓的精确,指的是有意识的设计,改造他的外部环境,比如孟母三迁这样的,在什么阶段让他有意识地接触哪些人,哪些事的影响
一个人总会受外界影响,就看是好的还是坏的,能够启发自身什么样的开关。 如果能够通过外界的经历,能够找到自身这一辈子究竟要干什么事,那么这个娃子是幸福的,父母只能做的就是助其一臂之力
所谓的模糊,就是放养, 比如农村里面那种,穿着开裆裤,屁股冻得通红的那种,或者在泥巴地里打滚, 以前我们觉得不卫生,后面接触《黄帝内经》之后,这样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相对刘奭太子而言, 刘病已小时候不就是放养出来的。小时候不经历一些事情,未来怎么能够辨别别人的意见,怎么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
03,作为老板,必然是王道,霸道并用,用道家的思维来运用,以虚控实,那就是,听哪个派别的都无所谓,只要能为我所用,能把事情办成,没有后遗症就行
菩萨心肠+霹雳宝剑,刘强东是真心的愿意带着兄弟们一起过好日子, 但并不意味着懒惰的人,偷奸耍滑的人,不思进取的人也在此列。
04,自古以来,都是易子而教,就是我的儿子让别人来教,我教别人的儿子。 所以,这就对老师的道德水准,要求很高。同时还得结合小孩子的属性,看适合哪一种风格。
05,现在有钱人的家族,都有家族办公室。像这种王公贵族有没有专门的王室学校呢?专门用来训练和培育家族子弟的? 始终认为,当一个人想要创业,想要干一件事业的时候,除了要思考生存与发展之外,第二代的培育肯定也得在脑海中酝酿,这是战略问题。
如同毛教员当时建立的教导大队一样,要干好我们这项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干部。
06,匈奴单于来朝,应该给什么名分? 丞相和御史认为给诸侯王名分,但是比国内的诸侯王低一等级。 萧望之认为,不是臣子的名分,而是自愿归附的客人,比诸侯王要高一级。
想想看,遇到这种事情,你站在哪一边? 如果你是宣帝,该怎么选择?
07, 这相当于一个战略问题,1,一件事情来,是因为什么而来? 往后又能延伸到什么程度? 2,我们能做到哪一步,对未来什么影响? 是有利还是不利? 短期有利还是长期有利?
所谓强弱有时,这次是匈奴自己弱了,就来投诚, 如果他强了,就会对抗。比如当年冒顿单于调戏吕后。那是匈奴强大的时候。 所以,名分这玩意,给小的,不如给大的。
给了大的还不满意,那就抄家伙干了,讨伐之。
对于个人来讲也是如此,可以破格提拔,放在高位,看看秉性如何, 人都是在高处容易彰显本色,如果不行,就知道不能重用了。
所以,像匈奴单于举国来降这种事情,是开天辟地的头一招,宣传上不得是极好用的素材,可是丞相,御史却认为他们这样是理所应当,甚至认为别人做的还不够。 这个战略思维浅薄了。不够大气,看得不够长远。
他们的行为也印证了宣帝的话,“俗儒看不到时事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