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苗乡散记:春城之旅

苗乡散记:春城之旅

作者: 苗乡物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03:29 被阅读0次
云南昆明--海埂大坝 ,

美哉昆明,爽适无伦!山横水颠,开川原之奇局;钟灵毓秀,见先民于鸿钧。

南近回归,朔漠之寒流弗届;高拔千九,亚热之蒸暑不巡。四季无非艳阳;湖山莫不长春。况乃舒澄湖于高原,千顷似鉴;展绿野于山国,极目如茵。秀嶂环拱,爱雨林之畅茂;甘泉交注,喜物类之咸臻。

于是,阳和催百花,碧波跃锦鳞。孔雀舞,宝象驯。金马绝尘,碧鸡来宾。信人间之福地、伊甸之乐邻也!

开篇“美哉昆明,爽适无伦!”让人读来荡气回肠,这篇《春城赋》出自人称“布衣学者”周善甫先生之手。这篇字里行间意气豪放的这篇骈体文长赋,被现代教育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诗人马曜誉为“继《大观楼长联》之外,又一篇颂扬昆明历史的文学名章”。

这就是云南,这就是昆明,一个让慕名而往的诗与远方。

去云南看看的想法已经很久了,可惜一直没有成行。这几年的疫情,哪里都不敢去,哪里也不能去。好在今年初,疫情终于过去了,去昆明、去大理、丽江、去西双版纳,去香格里拉的冲动又一次在心里涌动着。

正好今年退居闲职,自然没有了工作压力,没有了人情世故,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又刚好是儿子中考结束,真是出门闲游的好时机!

于是,这个暑期,请了几天公休假,带上妻儿老小,来一次春城之旅,一起欣赏南国的美丽山川,感受彩云之南的民族风情!

01

春城给予我的印象,是从它的高度开始的,它的高度赋予我新的认知。

人的习惯思维是个可怕的认知。长久以来,同是蜗居在西南大深山的我,一直有一种偏见,总觉得山里的人去看山里的景,不外乎除了大山与溪水,便是石头与树木,对于我不是一如左手摸右手吗?会有什么样新奇之感 呢?这不就是我司空见惯于的情景吗?

其实我想错了,尤其是我一脚踏进春城昆明那会儿。

从地形图上看,云南的位置是在我们的西南方向。于是,我们坐着绿皮火车穿山越岭,一路向南而去。过了黔东南,我开始感觉到这绿皮火车在一直向上爬行,似乎很长时间,也一直都没有爬到山顶上,也一直没有半点下坡的感觉。

我的人生经验这样告诉我:铁路一样有上坡路段,火车跟人一样,爬到顶了自然就会下坡。从小生活在同是大西南深山里的我,不管是徒步或乘车,总会那大山里上上下下,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爬过泰山,登过衡山,去过黄山,上过长白山,在我的认知世界里,其他之地也不过尔尔。当绿皮火车还在一路轰鸣向上爬时,我似乎有些破防了,我固有的认知被打破了。车至六盘水站暂歇了下来,似乎比其他站时间要长。

于是,我走出列车,来到月台。此时,正是凌晨两点许。

“好冷!”我不禁惊叫一起,抱臂减缩。车外,风声呼啸,劈头盖脸痛击在我的周身。七月如火,何以会有这样的冷风袭来。这才想到,我已踏进云贵高原之境。

果不其然,我将手腕翻上,一看手环,海拔2023米!原来如此,相于我的家乡七八百米的海拔高度,已经是近乎三倍了。

来时身着短衣短裤的我,赶紧跑回车厢里,忍不住跟睡眼朦胧的妻子说,外面风好大、好冷。妻子一脸愕然,用一脸“?”号看着我。

“七月这大热天的,夜间凉意不正舒服吗?”她似乎是不相信的。为了揭穿我的“谎言”,她快步走出了列车。

“真的好冷,就像我们那里九十月份的秋风寒意一样,这风吹得是真的冷!”说话间,她也赶紧躲回了列车里。

这时,火车又启动了,轰鸣声划破了六盘水车站静谧的夜空,拐了一个大弯,驶向曲靖,驶向昆明。

早上六时许,我们的目的地——昆明终于到了。下了火车,我又翻看手环——1837米,这便是昆明的海拔。在准备步出车站时,新的认知经验告诉我,得打开行李箱,翻出随身带的那件长袖夹克穿上。待我们仨都穿上的夹衣,才一起走出车站,迈进春城昆明。

昆明的高度,给了我新的认知。我似乎有些明白,去跟一个不在一个认知频道高度上的人说话聊天,除了徒劳便是浪费口舌,这或许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最好阐释。

昆明的高度,让我释然。年近五旬,虽还不至于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地,但仍若对曾经的岗位耿耿于怀,除了心累还是心累。闲以苦读,进可以进,退可以进,心就静了,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不同的高度,又何苦屈于自己,委身俯地与蚁蝼耳语,苦求一言相怜,争一席之地,其实回头再美也枉然。山穷水尽必有路,只管向前,踏上新的高度,跟同样高度的人相语,方有志趣相投,才是智者之举。

02

走进春城,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或许是滇池效应吧,这里的风是水做的,软软的,暖暖的,凉意中不缺的是温度。

有人说,到了滇池,才算到了云南,才算到了昆明。春城的人与城,山与景,都是围着滇池团团转,滇池便成了春城的圆心。

滇池地处昆明之南的西山脚下,从西山远眺滇池,周围有大大小小数数不清的山峰林立,山环水抱,天光云影,俨然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地理史籍载: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

滇池,昆明这个大盘地里的聚宝盘,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是云贵高原的一颗明珠。然而,滇池总是那么低调,它不像怒江、金沙江,洱海、泸沽湖等以江、河、湖、海而自居,谦虚地把自己以“池”为名。

虽然它以“池”为名,但它却神一般的凝聚力,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翠湖、云南师范大学以及前的西南联大、云南陆军讲武堂等等,都在虔诚地陪伴滇池周围。

我们仨在滇池的海埂公园里,迎着软软的清新之风,走着,跳着,遥望着。池上的游船游艇轰隆在水上或游或飞,公园里古树参天,草地青青。我们时而携手漫步,时而席地而坐,听这一池春水惊涛拍岸、飞溅而来。

租上一辆两人自行车,一会儿跟着儿子,一会带着妻子,一起骑行在公园柏油路上,或快或慢在人群里穿梭,惬意随之而来。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幸福,有你的陪伴我不会孤独……”妻子手机放着这样的一首歌。

公园里,虽烈日当空,艳阳高照。然则,在这大自然的丛林里,我们全然没有被炙烤之感,凉爽的池水之风伴在我们的左右。

融在这滇池公园里,心是暖的,情也是暖的。

心是需要的温暖的。春城是温暖的,生活在这四季如春的地方,心也是温暖,这或许是春城的温度吧。

03

除了学生时代学到的那点地理常识外,春城昆明给予我的最初印象,便是从周善甫先生的那篇《春城赋》开始的。

我与周先生从未谋面,但多年前,我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喜欢上了他的书法。

人称“布衣学者”的周善甫先生,是一位集知名学者、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云南人,他出生于丽江古城一个书香世家。20世纪40年代,周善甫与周霖兄弟俩是丽江知识界的翘楚,被称誉为“玉龙双璧”。

站过十年三尺讲台的我,也有对于经史子集的喜好以及对于书法艺术的偏爱,因之让我对于周善莆先生这位大教育家、大哲学家、大书法家除了崇敬,还有仰慕。

周先生创作并挥毫而作《春城赋》书作,计白当黑的笔墨之间,又是我特别喜欢的那样风格。

周善甫先生的书风温文儒雅,平淡率真,在当代中国书坛自成一家风范。他的书法笔致简约,遒劲飘逸,风骨凛然。结构布局疏朗大方,清新流美,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鲜活的时代气息。

他将章草、今草、行草笔法结休融于一炉,创立了“简草体”,简易美观,易于临习,易于上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出版的《天雨流芳——周善甫书法作品集》也是我案头观摩临习的范本。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永康研究院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项承前启后的大工程,也是滇中文化界的骄傲。

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闻一多‘最后的演讲’舍生取义的故事、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故事、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滇池翠湖公园里,除了周先生,亦还有很多名家大家,枚不胜举。

北京大学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说:一个知识分子不敢面对西南联大,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太多了。

自翠湖南门起沿路前行,穿过赭石老房,在巍巍杏林下伫立的三丈高门,是国立西南联大旧址。如今校园早已重建,但暗橘色的土房仍顶着旧时草蓬样式的屋头。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先迁往长沙,后战事逼近湖南,300余名师生徒步1600公里至昆明。

抗战前线,教育救国。联大的师生们在物质生活方面一贫如洗,但国难当头,苦有何堪?赵忠尧买回油和碱自制肥皂;闻一多摆摊给人刻制图章;梅贻绮、潘光旦夫人们做糕点提着篮子沿街叫卖,名为“定胜糕”的甜点上写着“一定胜利”。

一边抗战,一边兴办教育;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人才,“两弹”元勋、“两院”院士多出于此,这无疑是中国教育史独特且伟大的丰碑。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作家汪曾祺先生说:“把某某湖比作某某城市,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可是在翠湖在昆明,这就是最恰当的修辞了。阴雨霏霏的季节,昆明的柳树绿得像要滴下来似的。湖光树影,碧波荡漾,顿悟这是个多么宁静的地方啊!心神恍惚之余,也只能为汪曾祺所说的“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而向往。

“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这是作家汪曾祺在《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中说的。他对翠湖的爱溢于言表:对于一个自然景观,哪有什么大小的标准。他这么说,简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连翠湖的水浅,不能用来自杀,也变成了很好的印证。

翠湖公园是1834年云贵总督阮元拨款所筑,唐堤是1919年由时任孙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拨款所筑。因八面水翠、四季水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原是小湖湾,多稻田和莲池,称“菜海子”。清初成为游览胜地。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称“九龙池”。园内遍种柳树,湖里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这里的垂柳、碧水、楼阁亭台非常有特色,被人称为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

我的同乡沈从文也在曾经的西南联大工作过,开过三门文学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

洗马读书,合楼讲武,眼见欢歌,路过百年。春城,是文化的春城;春城,是历史的春城。 昆明这座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的地全是历史。

沉浸式的旅游,需要像春城这样的文化气息,历史气息。

相关文章

  • 贵州之约(二)

    苗乡之旅 ___西江千户苗寨行走记 苗乡的一日游,就像一条欢快的小溪在奔跑 。它点缀着我的平静如水的生活,在心...

  • 美在苗乡 爱在苗乡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徐静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

  • 醉美苗乡

    一把芦笙 奏出醉美苗乡 一杯苗酒 喝出醉美苗乡 一首苗瑶 唱出醉美苗乡 芦笙,是情 苗酒,是情 苗瑶,也是情 河畔...

  • 苗乡

    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9财务本 姓名:杨昌芝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 揭开了古老苗寨的神秘面纱 云雾缭绕着...

  • 维也纳之旅散记

    《维也纳之旅散记》 ——Edith 09/04/2018 維也納的旅行結束了。離開酒店的時候,是快步走到火...

  • 2018-08-01

    北国春城 长歌之旅——2018长江大师之旅李名强&齐欢长春站即将启航 8月的长春,即将迎来一场音乐盛宴。两位钢琴大...

  • 【草枕之旅】昆明·春城记忆

    再次降落在金色彩带飘飞的长水机场,正是日薄西山之时。此行三进三出昆明,都没能好好游览一番,实在遗憾。 昆明我是不陌...

  • 1《南昌之旅散记》

    南昌之旅--说走就走 一、出发前 好像刚刚睡着就听到一阵一阵的音乐声传来,宝贝儿们还不睡明早要早起呢,声音一直一个...

  • 美之旅~行前散记

    这个毕业季,从去年暑假接到第一份通知起,便开始了各种纠结,各种忙乱,直到最后学校落定,又开始了找房子,搬家...

  • 苗乡夜

    夜渐凉 但人心却炽热 三五成群共赏华月 看牛郎织女星 聊梁祝之感情 愿岁月一切美好 古树下 苗歌与木叶共鸣 唤起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苗乡散记:春城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cn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