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史观存在于文艺复兴时期,是相对在其前的中世纪神本史观和在其后的主观理性史观而言的。它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人的感性本能等“完整的人性”。因此,人本史观是把人置于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各种本能、欲望、荣誉、尊严、自由等“完整的人性”的合理性史学观。
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勃发与流播,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出现演进更新的态势。在社会变革的有力推动下,人文主义者以新型的“人本”观为思想武器,在批判中世纪封建神权政治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现实的人的“权利”为始基点与归宿点,构建起了人文主义的“共和政治”观与“开明君主专制”的理想,将人文主义反神权、反封建的新政治理念渐次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一顺应时代发展之要求的政治理念,开启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端绪。
在封建时代的西欧,受天主教神权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支配,社会成员被划分为教士、贵族与劳动者这三个等级,分别从事“拯救灵魂”、保卫国家与社会生产等不同的职责。而在政治生活中,只有高级教士与封建贵族才享有参与国家政务的政治特权,大多数人绝无任何自由平等的政治权利可言。与此相应,教会从“神本”观出发,鼓吹“王权神授”的学说。他们声称,国家从来都是神所设置的统治机构,国王则是上帝“授权”的“神命”之君。人人都须尊崇和服从君主,否则就将受到上帝的惩罚。随着罗马教廷神权的膨胀,教皇的御用神学家进而鼓吹“教权至上”的“双剑”论,声称上帝将象征着宗教神权的“灵魂之剑”与象征着世俗权力的“物质之剑”都授予了教皇,教皇留下前者来统治教会,而把后者转授给君主,王权必须服从教权。这些带有宗教蒙昧主义之浓厚色彩的神权政治主张,将神意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的根本源头,强调对君主与教会的绝对服从。这样一来,在神权政治思想的阴霾中,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被定格成神意的奴仆,人应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变成了神坛上的可悲祭品,只能被动地接受强权的宰割。到了中世纪的后期,随着新兴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之斗争的兴起,封建的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日益受到有力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文主义的反神权、反封建的政治理念破土而出。
人本史观最早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这是历史现实的必然反映。当时意大利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交叉点上,交通便利,生产技术先进,资本主义在14、15世纪于意大利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萌芽后,并迅速壮大起来。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旧的社会藩篱,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位于意大利中心的佛罗伦萨的一大批性格奔放洒脱、多才多艺的巨人如破土之春笋,从中世纪神学冻结的冰土中脱身而出,来不及抖落满身的尘垢就高亢激越地为新世纪呼唤自由。他们以新兴阶级所特有的热情和勇气,在社会各个领域对一统天下的基督教神学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在历史学领域,他们主张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弘扬完整的人性,排除上帝的影响,人本史观由此而产生。
马基雅维里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倡导人本史观的历史学家之一。他修史把重点放在有形的国家、城邦以及人类的政治经济活动中,不再关注那无形的上帝之城。他强调人的本能和欲望,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人的所作所为。他在《史论》中写道,“任何人对过去和现在曾做过深入研究的话,都会看出所有的城邦,所有的人类,无论过去或现在,都被同样的欲望、同样的感情所驱使、所激发而行动”,认为“人能够对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A.吉尔伯特:《马基雅维里与桂鸠迪尼》,Machiavelli and Guicciardini,普林斯顿,1965,第270页)。他强调人的作用,他反对宿命论的消极史观,不同意“人是上帝的工具”的中古史学理论。反之,他坚信历史学家可以掌握人类历史兴衰法则,通过研究历史推断历史发展方向,预见人类的未来:“如果想要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应该去观察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世间各时期的一切事件均可从古代找到其复本……既然这些事件是由人做出来的,而人具有同样的情感,必然表现为相同的结果……如果一个民族长期以来保留着同样的习性,或是贪婪成性,或是轻诺寡信,或是某些其他相同的恶德或善行,那么未来之事也很容易由过去知晓。”(马基雅维里:《史论》,Discourses on the First Decade Book of Titus Livius,引自A.吉尔伯特《马基雅维里:主要著作及其他》,Machiavelli:The chief Works and Others,第521页)此外,他还强调人对社会的强硬控制,以雄心勃勃、计谋多端的君主对抗“无所不为”的上帝。
古希腊时代的史学家在历史观上曾把人置于历史的中心地位,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命题,认为“超人”、“完人”、“至善者”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这种把人置于上帝位置的人本史观,到了万能的上帝主宰一切的中世纪,完全被神本史观所代替。在此种观点之下,人成了“盲从于上帝的工具”。马基雅维里在历史观上再度将历史的重心从上帝之城转移到人类之城,他强调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通过否定之否定,最终完成了人为上帝的复归。
马基雅维里的人本史观突破了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的禁锢,显示出一种新的“人本”价值取向,即从现实的人的“权利”视野去审视国家,进而挺立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它的问世,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方人的政治理性与政治觉醒,有力地推动了西方政治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形态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