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会听见身边的同事说过“今天心情不好,因为离星期五还有四天……”或者“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周三过后,时间过的特快,因为周末的临近……”甚至自己以往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节假日前后,感受尤为明显。
部分管理者发现过后,就开始利用这样一种普遍性的心智模式。其中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把坏消息留在周五说,你想,人的本能就是喜欢好消息,厌恶坏消息。员工在公司这边收到的是坏消息,可是周末放假本身却是好消息,这样,相互就能对冲掉一部分不开心,加上周末休息可以肆意发泄,等过完周末来到公司,对待公司以及上班的态度也会缓和很多。这样一来公司就能把坏消息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与之相对应,好消息就要周一告诉员工,这样是因为好消息能促进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不仅要周一告诉员工,还要尽可能把好消息做切分,然后一点一点的告诉员工,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内在动力。
伯凡老师课程里有一例子,是法官判案的例子。有人对以色列一个法庭的案卷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规律:这个法庭判罪的轻重以及是否给予假释的案件数量,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上午9点半到10点审的案子,量刑会比较轻,接近中午12点,量刑一般都偏重,给予假释的量明显减少。
法律是固定的,法官也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差别呢?这中间起作用的是一个特别小的要素——血糖。上午9点半到10点,法官们刚吃完饭,血糖高,就相对平和宽容;血糖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包容性就会明显降低,对负面因素的感知能力会逐渐增强,最终导致了这个“奇怪”的结果。
购房时,当我们走进样板间,我们会被售房部处心积虑装修的样式所吸引;用餐时,当我们走进餐厅内部,我们会被各种摆件、音乐和装修风格所吸引;去教堂,我们会被一系列事先预设好的,铺垫好的路线所指引……
谈判时,身边的律师会让自己发挥更好,即使律师在旁边全程哑口无言;社交时,一把法拉利或者保时捷的钥匙,一只理查或者劳力士的手表会让自己更具魅力;做数学题时,所处空间的大小与灯光的明暗也会导致最后分数的差异……
所以,我现在才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所做所为并不是线性的,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逻辑。而是同一时间多种要素的改变,都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伯凡老师一句话深深触动我:我们的认知受制于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及众多环境因素。我们是通过不可预测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联想来认知世界的。
现在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自己现在改变了以往臃肿的体型和僵硬的表情,现在体态轻盈、面带微笑。
进一步想,这看似是自己改变了,可是环境也被自己所改变。(家庭、朋友、事业……)
再进一步想,环境难道没有反过来改变自己?没有?你自己的“心情”第一个站出来不答应。
我们的认知会被环境所改变,从空间上、嗅觉上、触觉上、听觉上,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记住:环境在变,处境也在变;身体在变,心理也会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