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出生的我,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这种热情源于我的好奇心。
我的幸福指数大部分来源于,与日俱增的好奇心。
20年的职业生涯,我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渡过的。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是没有被雕琢的玉石,自带光芒,我欣赏他们的灵动,他们的才华。
我不仅对他们的作文感兴趣,还对他们的字迹感兴趣。我知道他们的每一笔都会流露出内心的情感。他们的字迹或潦草、或清晰、或模糊……那都是潜意识在展现,不被人察觉的心灵密码。
我用自己的好奇心去解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我愿意和他们成为知心的朋友。
每一个人都有好多子人格,我有一个子人格永远16岁,她的心是通透而柔软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探究。
我这个老少女加入了樊登读书会,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听,樊登用睿智、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每一本图书的故事。
今天,我听了一本书《好奇心》于是内心蠢蠢欲动,按捺不住激动写下一篇关于好奇心的文章。
2008年汶川地震后,心理学如雨后春笋开始渐渐被人们认识。
10年前,我不知道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咨询室。
现在,我猜想那个心理咨询师一定是第一次遇到,我这么奇葩的来访者吧。她当时眼里充满了惊讶,虽然这种惊讶转瞬即逝。
从一次好奇心,我开始爱上了心理学。让我没有想到的是,5年以后,自己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也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后来,我开始对自己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我知道,每个人都以为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听,很多年长的人说过,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活着,为了什么?
我好奇自己为什么第一次相亲,就对现在的爱人一见钟情,好奇为什么10年间一直做同一个梦,为什么自己容易疲倦……
当我带着好奇心去自我成长的时候,谜团一个个解开,因为爱人当时略带忧郁的眼神和父亲同出一辙,因为他们爱看相同的书,他们都是情感细腻的人……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也许他们身上的味道都好像,让我有熟悉的感觉。
小时候,父亲和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同时上夜班,10岁左右的我,就要独自在家里睡。那时自己很害怕,经常担心有人突然闯入,夜里经常惊醒,那种怕可能是深入骨髓的,后来慢慢地自己好像适应了。
但是从父亲去世起,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梦见自己回到童年的小屋睡觉,可是门总是锁不上。
当我用心理学不断疗愈自己的时候,这个梦就彻底消失了。
40岁的我依然对自己有浓浓的好奇心,我每个月都要几次一对一的心理自我成长。我很感谢刘金萍老师的每一次陪伴,让我可以探索自己的潜意识,遇见那个真实的自己。
我每一次为来访者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都是带着探究的好奇心,来聆听他们的心理故事。他们的人生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
我感谢好奇心,让40岁的自己不断获得解开秘密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流逝的时间,可以使我的外表不再年轻,使我的眼角爬上岁月的鱼尾纹,但是内心涌动的“好奇心”给自己永远注入活力,充满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让自己品尝到学习的激情与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