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一则转发,是杨欣闽短篇三则――独活,蚁生,痴话。瞬间被这三篇的标题击中,于是点进去看,朴素简洁的文章里,作者也说了和我一样的感受,就是会被某个词语或者语言的片段触动,你就体味到文字之下独特的含义和情味。中药的名字独活,独活独活,药愈人,名字也警心。我也想起许多多肉的美丽名字,有一次看见一棵普通的多肉,一查名字,叫做子持年华,瞬间就有些了悟,这就是灵犀通了吧。人与物,人与人,都得讲究这点灵犀。
我转发了这三篇小文,发文字说:很喜欢这个本土作者。写文字存放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事情。底下就有评论说:本土作者这个帽子太小,应该是本土名家。那人又发一条:人家杨老师可是在百度上能查得着的人物。我回复说对对,名家。
作者在小文里说“煮字疗饥”等,触动起我的思考,在我现在,能以字存己就是莫大的幸福。我用人的本职称呼人,没存半点不敬和小看。作者的文字黑是黑白是白,有朴素的疑问和思考,有活着的血脉之气。不像我去看贾平凹的《自在独行》里的很多篇,饶舌地方太多,做作自己造戏的地方也多,在我一个普通读者看来,就是觉得那种抒情和渗透,虚假啊,没法感染我。
文字么,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灵魂以灵魂相对,我看到的杨欣闽就是真诚思考真诚活着的灵魂,我很喜欢。……然而我回复,对对,名家名家。
有个小孩问我1+1=10为什么?我说是一种思想碰撞另一种思想,会爆发出10种灵感吗?他哈哈大笑说,就是二进制!好吧,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懂1+1=10是二进制,另一种不懂,这两种人,怎么会有灵犀呢~[/c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