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发展我县乡村文化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我县乡村文化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东方时报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16:08 被阅读0次

    关于发展我县乡村文化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王凤年

    乡村文化旅游是利用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习俗等资源侧重为游客提供参与体验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业,同时也是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我县的农家乐、民俗旅游、特色村寨、农业主题乐园、郊野田园度假村等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近期我局开展了全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但仍存在产业链条不够健全、规模化发展存在瓶颈等问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多方发力共同促进全县乡村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我县地处平原,现有刘庄、京华、龙泉农业旅游示范区,京华园、龙泉苑旅游景区及毛主席视察田、史来贺纪念馆、史来贺故居、京华园社区等红色教育基地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文旅产业促进转型发展出台了《文化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并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业的“重头戏”。通过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文旅发展格局初显。我县充分挖掘和开发赵堤中州大鼓、小冀背桩、小宋佛高跷、郎公庙竹马、河合怀邦等地方特色文化,以鼓舞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结合当地自然禀赋打造特色嘉年华,泼水节、葫芦节、丰收节、美食节、采摘节、踏青节和龙泉梨花节、等10余个品牌,通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带动了全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三、景区、乡村农家乐发展显著。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20余家,为城市乡村游客提供了很好的出住服务。全面合作、抱团发展”的局面推动了新乡地区农家乐的发展,也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文化艺术发展良好,特色文化乡镇成果显著。全县在特色文化乡镇建设上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几年来先后创建了七里营、小冀、大召营、小宋佛、东营、赵堤等省级、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从事书画、戏曲、舞蹈、音乐等文化艺术人才多达5000于人,涌现出了一批以李霞生、杜汉三、王金岭、许云海、孙石、刘森堂、王凤年、任景松、闫世凯、刘兆安、黄占山、黄河清、王乃勇、许维、黄建伟、朱安峰、刘吉同、范子平、王清让……为代表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典范,他们默默无闻的耕耘着,为我县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旅游深度与广度不够。旅游产业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主要围绕“吃”做文章,产业链条尚不够健全。调查的5个村中经营民宿的仅占10.4%,经营旅游商品的经营户仅占9%,超过五成的游客逗留不到半天,75%的被调查户反映非节假日来本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偏少。以大召营村为例,该村以“葫芦节”“采摘节”为主打品牌,目前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餐饮、采摘上,而农业观光、体验教育、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由于季节性明显,以春季为主往往出现旺季“应接不暇”,淡季“门可罗雀”。旅游经营户在淡季时大多外出务工。

    二,规模化发展尚存瓶颈。乡村文化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发展总体上呈现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形势,但也存在制约做大做强的障碍。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先发展的经营户自身有较强的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但由于涉及到地上种植物的补偿土地流转成本过高而难以承受。有的反映由于土地、建设等审批原因民宿设施暂时无法对外营业。

    三,规模小档次低,市场份额较小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吃、住、行、游、购、娱” 旅游六要素不配套、留不住游客,缺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家旅游纪念品和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竞争力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收入。

    四,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对业主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各景点道路、标识牌、停车场、公厕、环卫处理、绿化美化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五,缺乏文化内涵,市场化程度低

    乡村文化旅游多数是农家乐“饭桌+牌桌”是最大的亮点,缺乏“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缺乏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消费项目,缺乏游客参与性强的休闲娱乐体验项目,缺乏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游乐项目,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

    六,资源整合不够,服务水平不高

    争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国省项目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乡村旅游发展整合不够,媒体宣传不足,多数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模糊,增加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难度,由于乡村旅游又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服务人员是当地农民,既当管理员又当服务员,缺乏专业管理与服务素质,缺乏接待大规模旅游团队的经验,留不住人回头客少。

    三、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地理优势。郑新一体化1小时经济圈便捷的交通和郑北腹心的区位优势为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市场潜力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镇化率、老龄化率不断增长休闲度假与候鸟式健康养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法定节假日、带薪休假的全面实施等因素催生了广阔乡村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三是生态环境优势。农业旅游示范区、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区、红色旅游教育示范区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为开发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四是历史文化优势。历史悠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诗经故里文化、牧野文化及毛泽东、郭仲隗、史来贺、刘志华典型红色文化和西明寺,河合石桥、张晋彦故居文保单位以及张娘娘的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

    五是文化名人优势。有七里营、小冀、大召营、小宋佛、东营、赵堤等省级、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以李霞生、杜汉三、王金岭、许云海、孙石、刘森堂、王凤年、任景松、闫世凯、刘兆安、黄占山、黄河清、王乃勇、许维、黄建伟、朱安峰、刘吉同、范子平、王清让……为代表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典范

    五是农产品特色优势。畜牧、蔬菜、林果、葫芦四大主导产业亮点突出,黑山羊、青花椒、藕粉、烤肉、挂面、卤鸭、凉粉、凉面、牛肉、烧饼等农产品特色名片优势,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活动载体。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资金、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新农村建设资金等项目与发展乡村旅游资金捆绑使用,在土地流转、税收优惠、融资信贷、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区),带动周边经营户发展。一是制定类似“工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停车场、公厕、环卫处理、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吸引撬动众资投入乡村旅游发展。二是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随时掌握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养老、三产、农发等配套资金动态,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资金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包装旅游大项目,运用国家项目政策发展乡村旅游业。四是大力支持“一人创业、众人均摊、共享收益、互帮互助、共抵风险”发展模式实现万众创业带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民间资金是旅游经济的主体把所属的景区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有理念、有经营能力的大业主出让,进行保护性开发经营借梯上楼,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提升乡村文化旅游要素品质。完善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

    娱”六要素,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在餐饮上要挖掘地方特色菜肴,以绿色健康为目标,提升农家菜肴品质和特色。在住宿上要规范提升软硬件水平,以舒适清静为目标,营造休闲度假环境。在通行上要提升交通运载能力,以畅通便捷为目标,保障游客通达进入。在游玩上要体现乡村风貌特色,以融入体验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购物上要传承创新旅游商品以物美称心为目标,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在娱乐上要打造乡情浓郁的娱乐文化项目,以轻松快乐为目标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味。

    三,创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鼓励、推广采取“村支两委+村民”“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农民户办、多家联办、城乡居民合办、城市居民承包独办、旅行社承包创办、业主成片租赁承包开发或与农户股份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创办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改变乡村旅游的“小、散、弱”的状况。

    四,完善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实施

    一是紧紧围绕各乡镇特色资源结合游客群体消费特点用战略眼光统筹搞好乡村旅游产业区域总体布局,分期进行整村连片持续开发实施,突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旅游产品,呈现乡村旅游大规模大效应。

    五.是强力包装宣传区域内的乡村旅游项目,注重本土原生态自然元素及文化元素的保护和利用,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元素特点,引导业主按区域布局入驻实施。三是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战略规划布局,建立长效机制,持续用力将我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六,整合各项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整合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功能。充分利用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项目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配套建设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二是整合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怀邦文化、鼓舞文化、孝道文化、生态文化等大力推进特色文化演艺进景区,推动文化与旅游、节庆与旅游、科普与旅游、农业园区与旅游、观赏与旅游的融合互动。三是利用国家林业绿化美化项目,按照区域总体布局连片种植经济林木或园林花卉绿化生态林木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四是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名人优势,打造一批特色如鄘国古城、宋佛古村落景观、大召营画家村、阴梦五古庄园、小吉古集镇等文旅小镇。

    七,打造特色,吸引游客消费

    充分利用媒体通过招商推介会、工作汇报会等有针对性重点宣传利用微信微博、QQ、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媒体强有力宣传特色,吸引带动游客消费,助推乡村旅游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八,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一要制定乡村文化旅游服务标准,促进旅游提档升级。参照《旅游法》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 用统一规范标准开展乡村文化旅游星级评选活动,亮牌经营强化对游客权益保护,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二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服务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特色景点导游员,可以在县职高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专业班,或集中开办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或送出外地实际操作培训以全面提高导游员水平。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暂时未开发的景区要防治滥建滥搭或低档次开发,以免造成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坚持营运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把乡村旅游的营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配套建设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强化对景区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不能因发展乡村旅游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坚持重点打击与维护旅游环境相结合,引导商家诚信经营维护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回头客人推,乡村文化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发展我县乡村文化旅游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ju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