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刘晓庆,是中国电影的一道靓丽风景,几个美丽瞬间依旧值得回味!
一《小花》中游击队长何翠姑

革命英雄主义之美
没见过这么美的游击队长,青春气息浓郁,神采飞扬充满革命激情,甘洒热血不畏艰难。满满的正能量,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令人感动。摄影师的角度,演员的表演,作曲家王酩的作曲,李谷一优美深情丝丝入扣的演唱,把这一完美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美好记忆中。
二少女慈禧

天真烂漫之美
那时的少女慈禧叫玉兰,那是香港导演李翰祥拍摄的。作为秀女,玉兰是非常漂亮的,那时的选秀活动声势浩大,覆盖面广,可一步登天,值得年轻人好好把握。若成功就有可能当第一夫人,登上权力的巅峰。玉兰就把握得挺好,象一朵盛开的红玉兰,轻轻摇戈在皇上眼前,晓庆的扮相神韵也恰如其分,又有李谷一的艳阳天歌声响起,为这道优美风景再插上翱翔翅膀!
三《原野》中的金子

阳光照耀下的金光灿灿
晓庆的可塑性真强,三十多岁是女人花季,成熟妩媚,也是女演员艺术生命的黄金期。金子是晓庆迄今为止最具个性色彩的银幕形象,压倒了话剧舞台上众多的平直浅白,有血有肉,神韵生动。符合作家的艺术构思标准!更吻合观众心中的审美趣味!
四《春桃》中的春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春桃这一形象的塑造,感觉晓庆的表演很放得开,情感很到位。捡破烂的女人是美丽的女人,似乎很不搭界,但晓庆把在特殊境遇内压抑的人性之美表现淋漓尽致。此时的美不在发型也不再穿着,她体现在混沌环境中彰显出的人性壮美正能量。
五《芙蓉镇》中胡玉音

一片冰心在玉壶
豆腐西施水灵嫩滑,历史风雨挫折打击,胡玉音是高压下的玉白豆腐,人性受压失去自我身不由已,不敢爱情,隐藏欲望,苟延残喘。右派分子秦书田点燃她内心希望之火,她看到了曙光在前,她尝试着摸索着小心奕奕地追求自我生存价值,慢慢释放出女性柔美光芒,大胆一吻,吻成中国电影之最。分不清是艺术创作还是生活本意,总之感染所有观众!不得不承认银幕上的胡玉音,生活中的刘晓庆,都是一个敢做敢当,有胆有识的女性。在八十年代初,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令人佩服。
八十年代初期的刘晓庆,天生丽质,眉目传情,表演生动,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艺术天赋,勤奋耕耘,佳作频出。清水出芙蓉,八十年代的"刘晓庆现象”更值得深思。纵观整个八十年代,既是颜值巅峰,更是艺术创作的最佳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