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汲汲于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生怕什么地方未能照本宣科而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又常常为自己不够严格而懊恼,我认同如果孩子不够优秀,那一定是当父母的没有管好的理念。但是,自从儿子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以来,我的信念开始动摇。特别是在网课期间,一次次歇斯底里的反抗,一回回冷漠无情的拒绝,一夜夜情难自抑的啜泣,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高控制型教育理念是不是出了问题?为什么一个明明在小学那么出色的孩子,在网课期间却不能自律?为什么一个明明那么爱笑的孩子,却变得越来越郁郁寡欢?为什么曾经的亲密无间的我们,现在却出现了巨大的隔膜?
在一次又一次地小心翼翼的沟通后,我忽然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进入初中,所以成绩在我眼中高于一切,只要没考好就不会有好脸色。因为遇到疫情,我变得焦虑,所以对孩子更加苛刻,有一点点不好,都会无限放大。而孩子呢,再也不是乖乖的小学生,他有了自主的需求。于是,我们的碰撞频发,关系恶化。孩子已经变化,而我的教育理念还在原地踏步,又怎能不发生矛盾呢?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后,我冷静了下来,既然自己的高度不够,那就向名人大咖学习吧!于是重读《态度》重新修炼,而与儿子共读《态度》也成为亲子间新的沟通方式。可是,我没有吴军的财力,也没有他的才力,向吴军学习什么呢?
一、借吴军的高度,让孩子看到更远的世界
虽然有些高度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能达到,但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大体还是相通的。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做人做事,吴军都有细致地讲解。而这一部分,正是我们囿于自身的局限,无法教给孩子的。《永远寻找更好的方法》中,吴军面对二女儿在学习西班牙语的挫折,为她写了一封鼓励的信。在信中他没有指责,也没有灌鸡汤,而是从自己身边的同事谈起,一个屡屡出人意表的大佬,在他的人生遇到困难时永远寻找更好方法的故事。这样的例子,生动又有说服力,果然一年后梦馨的西班牙语有了长足的进步。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带领大女儿参观名校,受到校长的接待等等。正因为吴军自己的人生活的精彩,才能够带给孩子更高的平台,让孩子走得更远。
把这样的信读给青春期的孩子听,让他产生向往之情,不失为励志的好方法。
二、借吴军的渊博,让孩子产生向学之心
吴军之所以给女儿们写信,是因为他不能常常陪在孩子们身边,因而书信就成了最好的沟通方式。虽然不能面对面,但是因为每一封信吴军都是用心书写,而且有故事有高度有温情有实操,所以总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有父母足够博学,才能赢得孩子的信服啊!
是的,抛开种种吸引人的外部头衔,仅仅读这40封信,吴军的学识也足以让让人敬佩,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不正是给青春期的孩子指点迷津的最佳榜样吗?
在一封信中,吴军的大女儿梦华申请了MIT的本硕连读,可她尚在犹豫,担心会影响读博的选择。不去说吴军是如何开解女儿的,只是这份犹豫就让人羡慕了。作为普通人,若是能在顶级名校读书就要沾沾自喜,又有多少人能看到以后呢?只有父母有足够的见识,才能带出眼界开阔的孩子啊!因为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吴军劝梦华依从本心。希望将来,我也能有足够的底气,支持儿子选择他喜爱的生活。
三、精英也有育儿苦恼,普通人也就心安了
吴军的大女儿很优秀,而小女儿呢,也会时而沉迷游戏时而潦草作业,时而畏难而止。好了,作为普通人,我们终于可以心安了。精英的孩子也不是十全十美,那么我们在育儿路上遇到点困难,也是正常的呀!不怕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也有些许遗憾,人到中年已无力走得更远,但是可以时刻警醒自己,作为父母的修炼,是要进行一生的啊!
后记:复课之后,儿子渐渐开朗,慢慢打开心扉,成绩也恢复正常。我也学会了小心、耐心地沟通,尽量避免情绪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