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看欢乐颂,一个不属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作死幻想电视剧,要多玛丽苏就多玛丽苏,要多狗血有多狗血,而我看得乐此不疲,原因竟然是我喜欢看人家谈恋爱,或者说,我喜欢不动脑子地看人家谈恋爱。
令我觉得神奇的是,这部电视剧出名是因为满网络的“金句”,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扎心”的台词,仿佛就是说给自己听的。然而很遗憾,我可能不太容易有同感,金句对我来说没什么震撼。我是纯纯粹粹地去看帅哥美女谈恋爱的。
什么时候起,电视剧的剧情没那么重要了,台词快要变成整部剧的台柱子了。我曾经也痴迷于台词,痴迷于大明宫词的台词,痴迷于宫心计的台词,痴迷于甄嬛传的台词,与其说我喜欢台词,不如说我喜欢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感觉,古装港剧永远宛如一本成语故事会,每个句子必有四字词语,能说成语的自然用成语,没法用成语的台词也必会创造一堆四字叠词,AABB或者ABAB的形式居多,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不过我一直怀疑,港剧配音之所以这么多成语,是因为粤语音节跟北方方言的音节不一样,可能普通话十个字能表述完整的句子,粤语只需五个字,这个时候再用普通话后期配音,就没法按原句配了,因为口型会完全对不上,所以只能把普通话的配音字数尽量压缩,于是成语和四字词语就大量出现了。
这只是我一个猜测,不一定对。不过说到配音,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韩剧。韩剧在我生活中集中出现的时期在我小学六年级和初中,那个时候每天晚上六点,中央八套会播两集韩剧,不知道是央视还是台湾那边的配音,特别好笑,因为韩语的发音里唇形的幅度比较小,音节又多,所以汉语五个字说明白的台词,用韩语可能要十个音节,印象最深的是韩语的叹词,配音是“哎呦!”但演员的口型是“o”的感觉,中间还有一次重新发音的口型,又要把音拉的很长去对照口型,我总觉得按那个口型发出来的音是“窝一yuo~”,没错,最后的口型感觉是汉语拼音发不出来的音。有的时候感觉演员嘴都没怎么动,却已经讲了一句话,于是我又试着练嘴不动说话,当然嘴肯定是张开的,闭嘴的话自然什么也说不成。现在对《明成皇后》印象还是很深刻,我很喜欢那个皇后,她的品格和相貌一样美,剧情确实是记不清楚了,但她那个坚定的眼神怎么都忘不了。
说到演戏的眼神,其实我看影视作品时最关注这一点,我喜欢甄嬛传里孙俪黑化后的眼神,每个眼神都是心理状态。然而最喜欢蒋欣的眼神,她的眼睛好像一直蕴着一汪水,眼睛随便一挑,就能让人体会到“眼波流转”是什么意思,哭起来的时候眼睛里亮晶晶的,大明宫词里有一句“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我觉得“涨满眼帘”四个字形容蒋欣哭着的眼睛非常贴切,简直就是量身打造。明星的很多通稿都是xx眼神撩人,我至今为止没看到几个能撩得过蒋欣的。但我还有一个喜欢的眼神不是演戏出身,是歌手。王菲。
王菲的眼神让我觉得她太适合演戏了,《重庆森林》里的王菲太美了,即使顶着假小子般的短发,但一双大眼睛会说话一般。王菲的眼神不是媚的,没有勾人的劲儿,就是定在某个点,漫不经心地,让你跟着她一起出神,而回过神来时,谁都没有她古灵精怪。灵气这种东西真的是天生的,我小的时候只有“好看”的概念,无法理解“灵气”这种气质,等长大了再看,果然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曾经认真地剖析过一种眼神,叫“坚定”,这个眼神太难演了,难到即使演员本身有“坚定”的情绪,也不一定能演得出来,要么情绪不饱满,看着内心毫无波澜;要么用力太猛,把“坚定”演成了“不甘心”。章子怡试过很多次,但前面的那些次都把“坚定”演成了“生气”、“不甘心”,即使是我大爱的玉娇龙。直到宫二出现,我把她爱惨了,那是一个不会眼波流转顾盼神飞的角色,但那种平静的眼神却抓得人挪不开眼,我那个时候就说,我变成章子怡的脑残粉了。
感觉关于电影电视剧方面我想说的太多了,而我根本没看过几部电视剧和电影,一天天想法倒挺多......以后接着谝吧,困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