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群里聊报刊编辑的事,令我想起我见报的处女作来。
那是1987年初,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见到《安徽工人报》副刊举办征文大赛,作为文学青年,忍不住写了一篇散文,名为《怀念细柳湖》,投了过去。不久竟然发表了,列为小说类。
我当时想,这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来写的,细柳湖的原型就是芜湖镜湖,属于非虚构作品,怎能叫小说呢?我就给编辑郜磊老师写了一封信,要求改为散文类。现在想想,真是幼稚可笑。结果征文评选出来,我获得了散文组二等奖,奖金为一百元,记得那时候我的基本工资才四十多块钱。
颁奖那天,搭车去了合肥,见到了郜编,他说:“其实你不必来信改为散文,因为你这篇文章是用目前最流行的意识流手法写的,归为小说正合其时,还可以评为一等奖。”悔死了!一等奖可是二百块钱啊,因我画蛇添足一封信,一百块钱,也就是两个月基本工资,吹了。
我后来调换了工作,家里家外忙,写得不多,又因不善交际,渐渐与郜编断了联系,听说他高升到了《安徽日报》社,直至杳无音讯。
那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印成铅字,又有这一段故事,所以记得很清楚,35年了,犹历历在目。
郜编,我在内心祝福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