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太累,写的豆腐块文章注水多,鲜嫩是鲜嫩,可是没骨气,一戳即烂渣,今天接着写。
话说“一边粗”政策自呱呱落地,就是巨婴一枚,像个欢喜菩萨肉嘟嘟的满脸慈祥满腹学问,可细瞧也是银样蜡枪头,太过佛系,和光同尘也好,一团和气也罢,词好辞好,都一样,秀色可餐饥不能食,嘛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我多年近距离观察,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能力问题,上级政策好,领导水平高,写材料的人墨水有限,实践基础差,光在文字间腾挪辗转,怎么也翻不出五指山,最近无限接近于上级上位政策。这是无心之过,起码初衷是好的,有着向好的方向奔的决心和目标,只是彼岸在远,太渺茫不可及,最后作罢。
二是认识问题,这个根子在主管领导。甭管水平高不高,在公文江湖混久了就是兵油子,什么事情什么状况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伶伶俐俐的,八面见光。出文件第一目的不是为解决问题,而为了敷衍现任领导、等待以后督查、东窗事发拎来挡箭,至于解决问题也很重要,但决不是第一位的。
三是领航问题。这个主要原因在上级部门。话说很多文件都由办公室人员起草的,有学院派,有实践派,有问题导向的,有目的导向的,还有领导导向的。结果呢,起草人提笔本想睥睨天下,为生民立命,为经济补漏,为产业升级,或者一想接下来的层层审阅、处处把关,各种会签各种意见各种回避困难各种拈轻怕重,心顿时凉了半截,生花思路胎死腹中,一腔为往圣继绝学之心萎缩畏怯;或者,真真是把各方调研实践所摸索出来的经验问题盘算清楚、病灶找准,经过望闻问切八方会诊讨论,取其菁华扬弃不足,深入提炼总结,对其中涉及财政投资进行精算,一番力透纸背,道德真经五千言,煌煌大观成了,可甫一面试,涉及钱的,让财政否了,涉及人的,让组织减了,涉及绩效的,让各方磨掉了,涉及创新的,让风险考没了。欲苦无泪呀。
那么以上这些稍微形象的说法是否有些夸张。夸张肯定有,因为未必事事都能点破,采用夸张的手法、隐讳的手段也是迫不得已。那么回到正题,怎么解决?
道路万千条,实事求是第一条。
首先,破除政治化语言桎梏。现在的文件包裹太多政治术语,太多宏大叙事,蝴蝶破茧才能美丽,蚕蛹裹丝方能成茧,不同层级、不同地方,方法论是不一样的,应对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就如蝴蝶是美丽的,蚕茧织成丝稠也很出彩。减少不必要的政治语言束缚,表面上是个文化问题,跟治国理政不搭界,但其实是一个道理。文化对政治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什么样的文化面貌特别是政治文化面貌,就有什么样的政治文章格局,是大格局,还是小格局,是伪格局,还是没格局,有什么样的土壤就有什么样的植物花草。这个很难,工程很大,我想首先可以从语言改良出发,解决文风问题。
其次,构建事权财权一致的治理结构。很多时候,佛系文件,甚至是佛系地方法规的出台,表面是人的素质问题、政治生态问题、领导风格问题,但往往受限一个问题,责权利的平衡问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权一任,雁过留声,多数人即使是最慵懒怠政的人,内心深处也是常作狂野呼唤的。很多时候,地方基层事务不能按纯粹方式来,高堂之上可以纯粹,高屋建瓴,理论体系完备,著述论述分明,但地方利益万千条,水至清则无渔。纯粹的理论问题,到了地方就成了一捆捆一瓶瓶一袋袋一罐罐柴米油盐酱醋,支离破碎啦,需要东西串起来,这里除了情感,信仰,最重要是钱的问题,也就是资金分配。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利往,生斗小民一年到头,土里扒汗里埋血里穿不就是为这点事吗,至于诗和远方,太多时候在梦里才有。所有,要让地方基层有事权财权对等一致,让政策有切实的抓手和支点,特别是能在上级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有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推进的财源支撑,不至于凌空虚蹈,手舞足蹈,脸上一副郑重其事的神情,让老百姓看着滑稽。文件之所以佛系,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爪牙,要让他虎虎生风,得让它有力量。如果一个地方经济潺弱怎么办,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这又回到了鸡蛋谁先出生的问题上。所以这个最难办,办好了效果也最好。
最后,就是自下而上的考核标准的完善。现在地方基层为什么会有很多僵尸文件佛系文件,一出台就没有认真执行过,主要是为应对上级督查检查追责用的。由于我们的文件多是部门牵头出台的,不是从议政代表自下而上来的,所以的执行机制上天然存在头重脚轻、落实难的问题,制定文件的单位主体没有很强的倒逼履行的紧迫感,不直接针对企业群众,没有自下而上澎湃的民意压力,只有自上而下问责的追责压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接近群众的部门,例如卫生、教育、住建、税务等部门,僵尸文件佛系文件少,因为自下而上的民意压力更大,而综合部门、经济贸易部门、文化宣传部门则是僵尸文件佛系文件的重灾区,老百姓不直接关注,但却是政治体制四梁八柱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这需要在考核标准上进一步增加企业群众意 权重,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腾挪空间有限,鉴于现有的实体收集渠道不接地气,假的或伪的意见建议较多,建议更多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去接追踪民意、体察民情,让佛系文件没有装逼的空间,扮嫩的益处,最大限度减轻由佛系文件制定造成的虚功泛滥、机构内耗、官样文章、官僚作风等问题。
佛系政策表面是政策文件制定偏差,背后是文化文风问题、治理结构问题、绩效奖惩模式问题,还有官僚主义本身难以克服的惰性怠政懒政问题。解题不易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