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上了养鱼,陆续添置鱼缸,鱼具和小鱼。网上买了20条,三天后,仅剩4条……
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会看一会鱼,一方面很解压,一方面也挺有乐趣的。这天我突然发现,其中有一条刚买的最大个母鱼,被我家之前的那条色彩斑斓的鱼“盯上了”。那条公鱼一直围着这个母鱼,转圈,希望和她产生交集,但是母鱼好像不是很看得上它。一直各种不情愿的躲避。
麦麦看我看的津津有味,也跑过来,问我看什么,我就指给她看了。
然后我不得不进行一个解释:这条公鱼估计是需要繁殖后代了,看上了一条身体最健壮的母鱼,但是母鱼可能没看上它,因为它个头有点小,或者别的什么原因。
我们一起又看了大约十几分钟,结果依然如此。
第二天又看了好几次,结果依然如此。真是锲而不舍的动物界啊
然后我说,这估计体现了达尔文进化论
麦麦说:“什么是达尔文进化论”
我说:就是动物界的丛林法则,生物需要进化繁衍,在上亿年的进化繁衍中,优秀基因通过竞争胜出,劣质基因被淘汰,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保留种群的实力。比如现在的蚊子,就比以前的蚊子,聪明得多,抗药性也强得多。
麦麦懂了,我接着说:你看这条鱼好像也是,动物界公的要进行pk,胜了的,获得繁衍后代的权利,在这条鱼缸里,母鱼可能因为本身优质的基因,容易吸引公鱼,但这条公鱼显然没有经过“斗争”,没有被“看上”。
麦麦说:那为什么不竞争
我说:因为这里 没有更多公鱼,且其它鱼都还小。
麦麦说:那在鱼缸里鱼有限,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进化论。我觉得某种程度是对的。
我接着说:你看这就像你们在初高中,男生和女生,在有限的环境中,会出现一些“早恋现象”,这都很正常,因为这是生物界的常规情况。但你们所处的环境就像这“鱼缸”,鱼是有限的,那么就男生来说是没有充分的“被竞争选择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早恋,大概率遇到的男生就像这条鱼一样,并不见得是“优秀的或者合适的”。而中高考恰恰是国家帮忙你们在“筛选人才”。把那些有毅力,有能力,有智商的孩子筛选出来。这样越到以后,你能看到的优秀的人越多,或者说,你自己优秀,然后去了优秀的人比较多的地方,你碰到优秀人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麦麦觉得有道理。
她觉得,就算自己不知道未来会不会优秀,但也不会考虑和没有经过选拔的人有超越同学的关系。
我认为,她对这方面一直看的很透彻,也非常放心她拥有超过同龄人的视角和认知。
她对自己的理想,学习有着很大的热情,愿意努力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劳动。
目前,她缺少的,只是一些方法,引导和帮助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