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苹果读书笔记
【我的2017书行记】之《丝绸之路》系列

【我的2017书行记】之《丝绸之路》系列

作者: 轻翼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20:45 被阅读24次

            2017年,丝绸之路系列书籍可以说是我最重要的看点,这个专题的阅读首先来自于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这一系列的书共计读了《河西走廊》《沿着丝绸之路去旅行》《锦程》《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丝绸之路新史》《西域考古记》《丝绸之路》,而且这几本书,都几乎是看了两遍,有的书甚至还打算以后继续多看几遍。在丝路文化的阅读之前,我还要引入两场洛阳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丝绸之路与中原文明》。无独有偶的是,正是有了这些丝路系列丛书的阅读铺垫,才有我对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给予的高度评价。

          在我的老师及挚友的带动下,2017年,我报名成为一名洛阳市博物馆志愿者,开始走进博物馆学习,恰巧我被分配在第三展厅学习关于洛阳在隋唐和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料,而自隋朝至盛唐,正是开启丝绸之路鼎盛阶段的历史时期。我对历史本身是有学习困难症的,连上下五千年的朝代变更都背不下来,学习历史对我来说,就是在挑战自己的短板。其实,我根本也没有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毅力,只是说,有人督促着、指引着、鞭策着你,不敢偷懒。

            深入接触博物馆的老师,才知道她们对每一场丝绸之路的展览都是如何的全力以赴:往往提前一个多月,她们拿到展览相关资料就开始准备,翻章阅典找出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等到布展好了,就到博物馆里对着文物细心研究,一件一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把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整理成观众能听懂理解的内容,再自己试讲无数次,最终呈现给我们一场精彩的讲解。可以说,每一次丝绸之路的文化展览,都在给她们打开一扇一扇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城门,都在为她们铺就着通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之路。也是她们,在洛阳这扇历史城门里,传递给我们古老的丝路文化,她们可以说是当代的丝路文化大使!

            在她们的带动和感召下,甚至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把丝绸之路的相关书籍都送到了我的眼皮子底下,我才真正的踏上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而阅读这样的书,不仅仅是在翻阅历史,更是在钻研历史。

            记得以前看《河西走廊》,我一直是把它当成游记看的,因为我曾从洛阳出发,一路经过西安、天水、兰州、武威、到达张掖,由于假期时间不够,差点儿就到了嘉峪关和敦煌,而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被合称为河西走廊,汉武帝时设武威(古称凉州)、张掖(古称甘州)、酒泉(古称肃州)、 敦煌 (古称沙州)为四郡。曾经,我还为我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看七彩丹霞而感到骄傲,可是,读了这些地方的历史之后,我才看到了我的白痴……

            在美国人比尔·波特《丝绸之路》这本书里,他1992年就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了巴基斯坦,而游记中他感兴趣的是一匹匹丝绸从中国长江三角洲的苏杭地区出发,穿越整个亚洲,最终被运到地中海沿岸,这条丝路交换回了与丝绸等重的黄金和香料、珠宝,还有宗教、音乐、舞蹈、绘画、手工业和语言,而丝路文化带来的影响,至今都成为中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记》讲述他一生四次抵达中亚开展他的探险加考古之旅。第一次踏入中亚是在1900年5月,至次年5月从喀什出境,第一次的探险就让他发现了民丰尼雅遗址。第二次始于1906年初夏,再度发掘尼雅遗址。并循着斯文·郝定的后尘,来到楼兰。1907年在米兰古城挖掘出著名的吐鲁番戍堡,米兰大寺的“有翼天使”壁画。同年,发生了敦煌藏经洞事件。1908年,斯坦因回到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1921年出版了第二次中亚考古报告《西域》。在他进行第一次中亚考古发现时,发现了尼雅遗址,斯坦因在这本书里称之为“东方的庞贝”。古城凸露在地表的建筑物基本已被残酷的风沙摧毁殆尽,从斯坦因的描述中常常“看”到的景象是倒在地上枯死的树木、房屋的残垣断柱、千古年前的垃圾堆。

            在《西域考古记》这本书里,斯坦因时常提到玄奘,提到马可·波罗。他一定是对历史、地理、民俗等课题充满好奇的人,一定有一颗期望重走他们所行之路的不安分的心灵。而《丝绸之路新史》,却可以说是对斯坦因、伯希和、赫定及俄罗斯等外国考古学家在中国发掘并掠走的一万多件丝路文物在100多年之后的解读。是的,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国考古专家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筹资金发掘和廉价购买了大量历史遗存,在100多年里,通过意、法、德、英、美、日六个国家的文字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联合考古发现了黄沙掩埋下的远古人类的生活,在那些遗存的文字、丝织品、生活用品、宗教文书、竹简经卷、庙宇残楼、佛像雕塑里历历在目,考古学家齐东方教授的一句话印证了这些丝路历史:考古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我幸好还没有以旅游景点的模式去过敦煌,我知道,等我再次出发到那边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读懂了那里的历史而去的!

            《长安十二时辰》几乎是快到年底才看的书,它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惊喜是它把这一年来我所读过的“丝路、西域”系列的书里的知识都串联了起来!通关文牒、嘉峪关、长安、里坊、狼毒、弩机、烽燧、长城、绿洲、匈奴、焉耆、撒马尔罕、身毒、突厥……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年丝路系列书籍的累积,我不会对《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感到那么亲切,而又是《长安十二时辰》,让我觉得丝绸之路上的故事都那么精彩。它们相辅相成,于我。

            一部《丝绸之路》,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信仰之路、基督之路、皮毛之路、铁蹄之路、黄金之路、小麦之路、黑金之路、霸权之路、伊战之路……2018年,还有这本更厚的《丝绸之路》等待着我去深度阅读,不过,我有信心把这本书读完!

            历史总是蒙着千年的面纱,等着后人一层一层的剥去浮沉,透现本真。看待历史有许多教科书之外不同的角度,文物、小说、游记、文字、考古、布匹、古迹、宗教、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乐器、语言、动物的绝种、粮食的转化……这些人世间所有的生活细节里都充斥着历史的痕迹。当然了,时间才是最好的故事家,文字才是最重要的灵魂播种者,只有它们,才是说明一切的真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2017书行记】之《丝绸之路》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q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