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每当自己学习一个新知识,或者接触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自己进步很快,甚至每天都能感觉到进步。
比如刚入职场的时候,一年时间就能够掌握别人好几年的经验和知识,每天都感觉自己在进步,充满激情。
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即使依旧保持学习的习惯,你也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进步越来越慢了,自己的知识似乎也很难再更新了。这是为什么呢?
01、客观存在的边际效用递减
其实,这跟一个效应有关系,叫作边际递减。
意思就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通俗一点说就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
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增加量在不断减小。
这本来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现象,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其他领域的事情:
比如谈恋爱,当谈第一个对象的时候,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谈第二个对象印象就没有第一个那么深刻,第三个没有第二个深刻,依此类推。
在这里,感情的效应值,随着所谈朋友数量的增加而在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初恋和第一次那么难忘。因为第一次,感情值是最高的。
人们对身边经常看到的一些事物常常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为看到的次数多了,对它的注意力就减弱了,最后就视若无睹,没有一点印象。比如,人们现在的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就是因为信息获取越来越容易了,一个东西看过一次之后,我们就没有很大的欲望再看第二次。
把这个理论运用到成长上也是一样的。
职场初期,新知识较多,所以你会感觉到自己快速进步;而当你逐步深入,进步会越来越慢,甚至会逐步陷入瓶颈当中。
我在学习运营的前半年,每天都投入2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各种运营知识,每天都感觉自己过得很充实;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无论我怎么样投入学习和实践,我的能力增长都变得越来越慢。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做一件事情,从零做到六十分也许只需要10天时间,例如你学习PS,10天时间足够让你对PS的技能操作很熟练;
但是要从六十分做到九十分,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一年甚至数年,你会感觉到技能上很难进步,你需要学习各种技巧和方法,甚至需要一些美术、设计的理论知识来辅导自己,而这个过程漫长且痛苦。
而职场上恰好有很多人,因为感受到瓶颈的存在,所以一直都停留在六十分到八十分这个区间,从而无法进步。
02、如何才能保持持续提升
当感觉不到进步的时候,大多数人就会选择停止继续努力,从而一直在某个能力区间内晃荡。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职场工作几年后,就从一个爱拼爱奋斗的小年轻变成了职场老油条。毕竟,与其在痛苦的瓶颈期徘徊,不如在自己的舒适区游荡,反而自在舒服。
但是,如果你想持续进步,那请接着往下看:
大家都知道,我是《刻意练习》的忠实拥护者。在我看来,其实刻意练习就是保持持续进步的最佳方式。
还是拿写作来举例子:
有人认为,写作是一个人的天赋,是无法进行后天锻炼的,所以写不好文章是天赋使然。
也有人认为,写作无非就是持之以恒的过程,坚持下来,就可以成为高水平的作家。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是比较偏颇的: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一定是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的。
天赋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会影响一个人的起点,但如果不加以利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世上少年成名,但最终泯然众人的例子不在少数。
而我周围认识的优秀作者,他们都是这样做的:
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
字词句是一篇文章构成的基础,如果连基础都有问题,更遑论写出一篇好文章了。优秀的作者,都会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这种积累方式包括:读字典、词典,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收集各种优秀的词语和句子。
进行大量的拆解练习:
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那些伟大的作者也是一样。刚开始不会写作的时候,就大量看其他人的文章,并且对文章的结构、主旨、遣词造句等手法进行拆解,然后一段一段地模仿,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才逐渐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
优秀的作者其实很注重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在别人的评价中,他才能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地改进,提升自身的水平。
写作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进行提升,而其他技能同样是可以的。
比如你要学习文案,可以先概览文案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大量的文案拆解练习,最后形成自己的文案并接受市场反馈;
你要学习编程,可以先熟悉程序语言的理论基础,然后一个一个项目进行练习,然后进行项目组合练习,最终你能通过程序运行的反馈来进行不断地调整优化,从而取得进步。
但是,一个人想要在职场取得持续的进步,不是每天做项目就可以了。
大量重复的工作只能让你成为这个技能的熟手,比如银行柜员点钞技术、富士康贴膜工人的贴膜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大量单一动作的不断重复。
但即使技术再高超,也不能让他们成为金融专家、技术专家。
熟手使用技术,而专家可以重新定义技术,其本质的区别还是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03、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一样重要
刻意练习能够让一个人成为高手,但却很难让人成为专家,专家不仅仅需要知识的深度,更需要知识的广度。
一个优秀的写手,可以很轻松写出好文章,但却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因为这里面需要的知识维度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知道,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作家,才能演绎出很多细节,这样的作品也才会更加动人。而单纯从写手的角度,是很难写出这种作品的。
也就是说:优秀的写作技巧+独特的生活体验+广泛的阅读,才能真正造就一位作家。
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例如一个优秀的营销专家,一定也会具备广泛的心理学、媒体知识、生活常识,否则很难做出触动人心的创意。
所以,如果你感受到在某个领域很难进步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纵向已经很难取得进步了,是否应该停下来去拓展自己的横向思维?
比如,你是做设计的,如果在技能上已经非常纯熟,是否可以去广泛阅读人文相关的作品,增加自己的知识广度,从而为自己的设计作品增加维度呢?
你是做运营的,如果在运营技能上已经很难进步,是否可以横向了解产品、市场,从而能够借他山之岩,扩张自己的能力边界呢?
长久地保持进步和学习,或许很痛苦,但一定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是小强,90后摩羯座斜杠青年,创业中
微信公众号:小强职场说
关注后回复“职场”,可获得我精心准备的职场人必读书单和资料
这是我职场初期的成长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