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那些读过的书

那些读过的书

作者: 韩非飞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22:53 被阅读30次

              如果有来生,愿意站成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泥土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

                                                三毛

            好多年前的一天傍晚,迎着冬日的风匆匆走着。街头一个卖书的小摊,昏黄的灯光中,摊主缩着身子,嘴里吐着白气,很冷的样子。

            我停了脚步,随意打量起来。书都是盗版的,印刷质量拙劣不堪,错字不少。可是很偏宜。我是穷学生,没有“盗版可耻”这样的觉悟,也不怕有错字。

            翻翻拣拣中,一本署名“三毛”的书吸引了我,打开第一页:“如果有来生,愿意站成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泥土安详,一半在风中扬……”无来由的一阵悲喜交加,赶紧颤抖着掏钱,怕别人抢去似的。

            从此,三毛就住进我的心里,我陆续买了她的所有出版的作品。后来的许多个夜里,我痴痴地读着那些书,叹息着三毛的叹息,流着她流过的泪,幻想着将来有一天,去那遥远的撒哈拉,听风拂过细细碎碎的沙粒发出的声音……

            那时候,大概是有生以来最为失意困顿的日子,我常站在学校后园的小径上,看那棵银杏树,它抖动着扇形的小叶,诉说着什么。我的耳际隐约传来了三毛的声音:“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

            我所经历的岁月毕竟太少,我所有的阅历不过十几年,我无法明白三毛想要表达些什么,只是本能的,记住了这些直抵心灵深处的句子,三毛是孤独和荒凉的,我这样想。

            多年以后,三毛自尽去世,我竟不觉难过,亦不觉惊讶。有些人,注定一生飞蛾扑火般的意无反顾,于她,更是一种解脱。如果有来生,但愿,她成为她想要成为的那棵树。

            年少的时侯,因为浮躁,以为不需要先哲圣贤的醒世警言,《红楼梦》读不下去,敲钟人卡西莫多让人恐惧,而那些大部头的名著则令人望而生畏。

            初中时迷恋过武侠小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藏在作业本下读完了,我整日做着黄粱美梦,美丽冷艳的侠女,仗剑走天涯,除暴安良,一定要白衣飘飘!

            穷乡僻壤,得到一本书的艰难堪比上青天。某一天,父亲不知从哪得来两本《萍踪侠影》给我,遥记的当时的不可置信,竟没顾得上追问哪来的,屏住呼吸敢紧去读。

          古龙的书也读了,不懂!连招式都没有,人就倒下了,只觉晦涩生硬,神龙见首不见尾。眼前只见飞刀霍霍,远不如金庸先生小说中的一招一式来得实在、畅快!

          “  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我所知的江湖就都在这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里了。

          琼瑶、席慕容的书也读,哭过笑过叹过悲过之后,也就没什么了,风吹过树稍,哗啦啦的响过,生命中的种种插曲,红尘中的恋恋情歌,带着匆匆看客的心态,不过如此!

            从十几岁的学生到二十几岁的青年,日历哗哗哗的翻过,不过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很多书,从我的眼前一溜烟地晃过,因为其他更多的诱惑,我只是蜻蜓点水地翻过书页,就匆匆作别,只是,也有一些读了就忘不掉的。

              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因为看到书名时的悸动,硬着头皮读下去,书已过半,主人公倒底是谁?我竟说不请。莫名的失落烦乱,为着自己的无知。我把它束之高阁,供起来,总有一天,我要读完它、读懂它。

            十几年之后,我已嫁人生子。某一天,回到自母亲去世后,尘埃满室的家中,从书柜里找寻出昔日的一些书,那本《百年孤独》再次刺痛了我,我抚摸着书页,因着人去楼空的悲凉而忍了好久的泪,迸溅在白色的封面上!

            再读《百年孤独》,带着丧母、结婚、生子的仿佛一夜间长大的经历,人物的脉络归属终于理出几丝头绪。隐隐透过荒诞、无厘头的故事生出一些荒芜、无解、孤独之感,但是,我仍然无法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读不下去,却又让人念念不忘,总觉得是一块璞玉,却不知何处下刀,拆解出那位于正中的玉之内核。

            又是十几年过去,今年暑假,从平房的书柜里择出《百年孤独》,于夏日燥热的午后,在16层的高楼上,静静地再读《百年孤独》,我一口气地读下去,读到最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孔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孤独的体验竟如潮水般涌来,我终于读出了"孤独",心底竟有如获珍宝般的欣喜与感慨。

            小说叙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历程。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为现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而且,历史越是发展,文明越是进步,人类越是对自己有所认识,这种扰人心绪的困惑也越是得以增长。而最为困惑的也许是,人类永远也无法看清自己。”就像羊皮纸手稿是一张写满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密码,一旦当人类彻底认清了自己,读懂了这张带有寓言色彩的手稿,人类也就会毁灭了自己。就像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一样,在一阵飓风中,永远消失在这个尘世了。

          我依然无法窥见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想要表达的一百年的孤寂倒底指什么?于是我才翻回来,认真读前面的序,就有了上面这一段揭示文章主旨的内容。

            《百年孤独》以其恢弘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让我久久不能忘却。后来我读到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标签,让我再次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隔着30年不长不短的距离,在同一片蓝天下,智者用相似的方式诠释着不一样的人生百态,孤独却是永恒的话题!

            抛开这样沉重的书,我宁愿去读张爱玲。

            传奇的人生,华美酸凉的文字,乱世佳人般的存在。我读过了她的每一本书。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的时光里,没有哪一个作家的书,让我这样恋慕不已!尤其是她的散文,那些妙趣横生的比喻;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小情趣;那些乱世中的醒世明言,心酸眼亮中,尘埃里开出了花;黄昏里亮了盏灯,却只是冷冷幽香的红尘俗世花,半明半眛的闪闪灯。载不入史册,藏不入典籍,可是,我却如痴如醉地读千遍也不厌倦,因着那份坦诚、那种情思!

            世人对她的人生指手画脚,任你千般是与非、功与过,她只写她的生活,她熟悉的、她经历的。她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在她的笔下,没有哪个人是十恶不赦的,也没有哪个人是白莲花。她还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伤城”,“这世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迸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在那样的乱世中,她冥冥中已意识到:“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然而,她的文章传递的并不只是苍凉与绝望。她谈诗与画,谈到法国画家塞尚的《破屋》。“风景画里我最喜欢那张《破屋》,是中午的太阳下的一座白房子,有一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房子像在那里笑,一震一震,笑得要倒了。通到屋子的小路,已经看不大见了,四下里生着高高下下的草,在日光中极淡极淡,一片模糊。那哽噎的日色,使人想起“长安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读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日色昏黄中一幢破屋的形象,我要醉倒在这意境中了。

            张爱玲的鉴赏品位与鉴赏能力无愧于“大师”二字,她的《谈画》,是最好的文字与最好的画的结合。

            她谈音乐:“我最怕的是凡哑林,水一般地流着,将人生紧紧把握贴恋着的一切东西都流了去了。胡琴就好得多,虽然也苍凉,到临了总像是北方人的‘话又说回来了’,远兜远转,依然回到人间。”是那样的贴切深情,洞入心扉的文字,怎不让人拍案叫绝!

            她谈写文章:“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她说她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

          有人这样评价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中没有“完人”,却是极尽真实的,正是“安稳”胜于“飞扬”之后的人间的回归。而她强调艺术创作需把握“安稳”一面的底子,切勿只追求予人刺激兴奋的“飞扬”的浮沫,对当今喧嚣浮躁艺术氛围下的歌坛、影坛、画坛、文坛,仍具有劝诫意义。

            最后读到的是她离世后的遗作《小团圆》,几乎称得上是她的自传小说,灰败冷寂的感觉尤觉惊心,恰似一袭华美的袍在时间的荒野里被日晒雨淋之后,没落了颜色、灰暗了光泽。我只读了一次,我只想记得她盛年时的风华绝代。

            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不少,可是最让我浅吟低唱、叹惋折服的却是散文诗《雪》。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这雪确乎就是鲁迅先生自己,有江南之雪的温润,更兼北国之雪的凛然正气、精魂铸国。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那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忠贞之心。鲁迅先生也以一种更高尚的存在深植于我的内心。

            我是那样的眷恋着我读过的那些书,热爱着我喜欢的那些作家,他们陪伴着我一路成长,即使在最低落的人生的谷底,也因着读书而滋生漫延出某种无法描述言传的内心的强大,暗暗告诉自己:生活就是这样,往前走,一切会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读过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r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