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通体读下来也觉得似读非读、朦朦胧胧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雪国的一个小村庄,有妇之夫岛村来此邂逅了舞妓驹子,之后又来此地两次,并遇见了在岛村心中很特别的存在——叶子
这么简单概括下来,似乎是一个烂俗、该被诟病的故事,和“最美”完全不沾边
但如果带有极强的道德感,其实不止这部小说,接下来的《湖》可能就更读不下去了
可是,即使很快接受了这个设定后,读起来也很困难不觉轻快
本以为会是一部文笔极佳、描绘的场景极美的小说,但看到前半段时,几度会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我惯以在读小说时,边看边在脑海中构想场景,这样容易让我带入进去、沉浸其中
可《雪国》,它的的确确对于岛村的心里描写很细腻,对于景色的描写也很细致
但是,它的场景太跳脱,偶尔对话中的逻辑也并不顺畅
或许是我悟性太低、慧根不足,有时看到驹子的话,会很不理解怎么会从这件事一下子、毫无过渡就突然提及另一个想法
太跳了导致我读起来有些费劲
读到中间,甚至会感到一阵烦躁
因为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实在太细致,以至于到了细碎的地步,我当时心里也并不静,看这种景色描写实在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只希望囫囵过去早早结束。奈何其所占的篇幅的确不少,读进去的句子不进大脑,便会产生一阵阵挫败感
所以我去翻了翻豆瓣短评
我从不在看书或看电影之前去翻评论,因为我怕会对我的感受有所左右
倒不是觉得自己所得的感悟有多了不起或有多深刻,只是我喜欢自己随着作者的笔或导演的镜头去慢慢感受,所得的想法粗浅与否对我而言都格外珍贵
可是这个读起来实在费力,但清楚如果放下就很难再拾起,所以就想去看看评论,说不定有我没有发现的精彩点呢
看到评论里,有觉得实在太平淡寡不知味的,也有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贴在上面的,还有读了两遍才深感自己原来的浅显的
翻看了短短一点后,我的烦躁似乎“噗”的一下就消失了
原来不是因为自己阅读见识实在短浅,从而无法体会其中美感,原来不止我一人觉得的确难读
其中一个评论我印象深刻
说到:能把嫖娼+偷情写的这么唯美,实在没法不五星
不知道别人看到时所看重点会落在何处,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讽刺啊
随即就在想,如果在看书的时候,还带着现实世界的强烈道德感,虽不能说这有什么问题,但也的的确确会很影响看书的沉浸度吧
就像在读《洛丽塔》,如果太自我代入产生愤恨的话,就很容易一摔书什么都看不进去吧
看完评论之后,再去翻看,挺神奇的,觉得似乎比刚才要容易读进去了
于是就在想
看了一些外国文学和电影后,看淡了性;
看了《雪国》,又放弃了对逻辑的执拗和对场景的构想
舍弃了这些,再去轻装读《雪国》,就再也没有读不下去的时候了
但它的故事线很弱,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略一二倒也是真
而且,评论中看到有人说不如描写跟踪狂的《湖》读来有意思;也有的人说结尾的大火,明明是重头戏,却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绘银河,深感不理解
所以在看的时候,一边期待着最后的大火和银河,一边又期待着接下来的《湖》
算是有所期盼,所以就不感无望了吧
关于最后的银河与大火,我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如果这都是作者的暗暗比喻呢
如果叶子之于岛村就像银河,而驹子就像大地。那所描写过的“银河似乎要把大地拥抱过去”,其实就不那么令人摸不着头脑了
虽说我很喜欢自己的这种猜想,但因为太大胆了,也害怕偏颇厉害
每人心中都有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但或许,我还是没什么自信去捍卫我的,总期望能有机会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和作者想法大差不差
或者,与其说我对自我产生的感知不那么有自信,不如说是我担心自己太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会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所以需要不时进行一下对比,从而保证自己的轨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