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5时30分,四川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发龙漕沟区域山洪,造成7人死亡。
或许很多人已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画面:
t河中一块大石旁,一位父亲紧紧搂着孩子,直到父子双双被急流冲走也没有松开双手。我们流着泪目睹父爱的伟大;
t一对中年儿夫妻在洪水中互相拥抱,直到被河水淹没头顶。危难之时的不离不弃,让我们相信了婚姻之中爱情依然存续;
t一位已经脱离险境的黑衣男子,果断回身,再次走进泥水激流之中,伸手拉起被洪水冲倒的妇女。我们见证人性的光辉……
7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流逝,背后是7个家庭的剧痛。
悲剧终究无法逆转,然而背后的真相,或许我们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来探讨。
01.彼得原理与龙漕沟洪水悲剧
网传视频中显示,事发时河道两旁有不少帐篷,很多游客在河中嬉玩,包括小孩子,还有支着桌子在河道当中打麻将的。
山洪爆发时,尽管已经有上游的人发出警告,家长依然安心地带着孩子戏水;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催促大家撤离的时候,还有人慢悠悠地收拾东西,甚至有人觉得只是“狼来了”。
然而,人类始终无法不得不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美女画家李微漪在《我家有狼初长成》一书中写过,自己带着小狼格林在草原野训时,无数次在看似最平静的时刻遭遇来自草原的致命攻击。
去龙漕沟戏水的人,或许忘记了夏季正是泥石流、山洪爆发的集中季节,而龙漕沟的真正身份是泄洪通道。
龙漕沟附近的商家向记者介绍说:“夏天多雨,山里的情况不好琢磨,就怕下雨突发山洪,出现这样的灾难。”所以,他们通常都会阻止自家的客人下河玩水。
彼得原理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通常用于管理学。
懂彼得原理的人,只要看到龙漕沟两边的警示牌和防护网,是绝不会在夏天到龙漕沟游玩的,更不会在河道中央久留。
就像组织架构中的人通常以为自己可以升职到更高一层,生活中人们常常选择相信“没有那么巧”“我不会碰上这样的事”。
彭州山洪的发生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02.从羊群效应看网红种草打卡现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身边出现了网红打卡和种草现象。某一个地方被某些人发现了觉得不错,就在网络上进行“种草”,然后众人跟风打卡。
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后,剧中苏大强的家也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取景地苏州小巷同德里的巷口都挂上了一块牌子:电视剧《都挺好》取景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到同德里打卡,甚至进到宅院里面要看房屋的内部构造。
龙漕沟算是彭州当地的网红打卡避暑处,有多个社交平台把龙漕沟作为“小众玩水处”“耍水好去处”“小众森林徒步秘境”“露营场地”进行推荐,甚至称龙漕沟为“景区”,给它贴上“天然未开发”“小众避暑胜地”等标签。然后更多的人来到龙漕沟打卡,玩水避暑。
这种打卡行为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羊群效应。来到龙漕沟的人,似乎对于各种警告提示视而不见。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指一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者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朝着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这一现象。也就是说,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从而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而且不会在主观上去思考事件的意义。
03.墨菲定律与地方监管
这场灾难来的似乎毫无征兆,晴空万里之下,清晰的河水突然浑浊,大股的浑浊河水瞬间泄下。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偶然。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彭州当地官方并非没有意识到龙漕沟在夏季的风险。他们发布的《龙门山镇文明旅游倡议》中,明确说“龙槽沟属于三级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曾于2015、2017年爆发由齐头水造成的洪水灾害。”
但是他们依然在夏季放任游客进沟游玩。
有记者去当地实地勘察,龙漕沟入口的位置在一个旅游景区附近,入口处还建有公厕和停车场。有游客表示他们当时在入口处需要出示健康码,加上看到正规的平台有推荐,所以都以为龙漕沟是免费的正规旅游景区。
当地政府部门在知道“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的前提下,依然设置入口处、要扫健康码,配备警务人员维护秩序。这种做法多少带着“鼓励打卡”的味道,也似乎是“乐见其成”的意味,毕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事情的发展,果然没有逃脱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Murphy'sLaw)表明,如果有两种或以上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也就是俗话说得“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如果说众人选择去景区是破窗效应使然,那么管理部门被墨菲效应一语成谶则是最大的痛心。
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愿悲剧不再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