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场的网络案例会,我的同学老于作为案主,与一位导师进行顾问教练。我有点不同看法。
案例导师指出案主现在只是个生意人,不是企业家,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一个状态而已,甚至谈不上改变。
我的体验是,很多时候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情,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是随着发展状态的不同而不同,不能拿道德制高点来打鸡血。
这并不是说不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要做百年企业,而是要与发展状态匹配,活在当下,不能好高骛远。
长远发展,最根本还是看内心的使命召唤,同时清晰地接受并甘于当下的状态,做好当下能做的,以便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愿景。
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的内在差异决定了生活方式的不同,有些人不断追求激情澎湃,有些人平淡无奇岁月静好,重要的是各有滋味,关键的是不要串味[偷笑]。
小亚的发言,我觉得更落地务实,更有指导意义,可以多听几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