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疑释惑之七】

【解疑释惑之七】

作者: 香积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00:02 被阅读0次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正见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隐士之类有之,生活处于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

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像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堕入寂灭)。

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但为度化苦海众生,需要处在世上,与众生同甘共苦,承受众生苦难,直至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在处世期间,由于慧心常明,不会堕落为贪嗔痴诸惑的奴役,如像莲藕,虽在泥中,却能保持洁白如玉的品质,即生在泥中而不染。

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质是消除无明贪恋之心,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出世思想。

在成佛之前需要无数世的双资粮成熟期,在这期间脱离不了粗细两种生死,想出世实际上出不去,仍须处在世上,既然避免不了转世,就要积极创造转世殊胜人身的福德因缘。在诸福德资粮中发利众菩提心,行利众诸善,戒自身诸恶行是最主要的。

因此,悲观厌世,放弃利众善行,自己单独寻求离世寂灭常乐是违背大乘教义的。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活佛

相关文章

  • 【解疑释惑之七】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

  • 【解疑释惑之四】

    神通是不是修炼成就的标志? 神通有先天性的和修炼所得的两种,前者如生来就有的儿童的特异功能和许多动物的本能性的特异...

  • 【解疑释惑之六】

    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学问有世俗学问和佛法学问两种。前者如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学、社会...

  • 【解疑释惑之十一】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

  • 【解疑释惑之九】

    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 蚊蝇蛐虫蚂蚁,均属含识类微细生命,既然是含识类,杀害就犯杀生之罪...

  • 【解疑释惑之八】

    靠书本能不能学到佛法,修出成就? 佛陀的思想言教都以经典书本的形式留传保存了下来,所以学佛不能离开经典理论学习。一...

  • 【解疑释惑之十】

    ,有人说:“烦恼是菩提“,“烦恼是佛法”。此话有道理吗? 烦恼是菩提的说法有经典根据,有合理的解释,“烦恼是佛法”...

  • 【解疑释惑之十一】

    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 蚊蝇蛐虫蚂蚁,均属含识类微细生命,既然是含识类,杀害就犯杀生之罪...

  • 【解疑释惑之五】

    植物有生命,也有灵感吗? 植物能生长,有生灭过程,与含识生命在表面上有某些相似点,但本质上完全不同。 众生有意识,...

  • 【解疑释惑】之探密砭石

    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建设施工的不断推进,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随处可以见到黑色的土壤里夹杂着耀眼的瓷片破土而出,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疑释惑之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vs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