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美的历程》,心中有万千感慨。初读应该是在三十多年前的1980年代。在师专的校园里,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已经开始读朱光潜的美学译著了,而我才刚刚知道原来还有美学这回事,而我的知道并恋上美学就是从读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开始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校园风靡一本小册子——《美的历程》,让成长中的一代青年认识了什么是“美”。李泽厚曾言:80年代的大学里,每个学生宿舍里,总能翻捡出我的《美的历程》。
李泽厚先生的这一通俗易懂的中国美学史纲要,让无数跟我一样懵懂的青年人,认识到世间还有美学这一门学问,并从此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中国美学精神、哲学思想的启蒙。
先生不愧为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在我的书柜里还收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代的期刊《美与当代人》,那时书摊报亭总会吸引很多乐学向上的年轻人。许多人热衷美学、哲学的探讨交流,那真是一个思想开放、精神活跃的“黄金时代”。
李泽厚先生晚年奉行“三不”,不演讲、不开会、不上电视,很是赞赏人生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先生说:“我有一群静悄悄地认真的读者,这是我最高兴的。”
回望美的历程,大师精神永在。
有太多的人对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有偏见,从而对语文教师也怀有成见。教了三十多年语文,还有四年多一点的时间没有教出什么名堂,但对什么是好的老师也有一点点浅见。
好的数学老师,好的英语老师,好的物理老师,好的化学老师等等,都比较常见,因为这基本上是技术问题。
好的语文老师不常见。因为这基本上是艺术问题。我当然不是好的语文老师,但我上学时还算是有一点点语文天赋,而我的这一点点可怜的天赋被挖掘出来,全都是小学、初中、高中教过我的几位语文老师的功劳。
教学有法无定法。相对而言,别的学科的好老师都差不多,而且可以努力去做。
语文的好老师一般不是努力就可以的。很需要天赋,绝对各具特色,不拘一格。而且是“学我者生,似我者东施效颦”!而这个“学”又很玄,根本难以复制。所以严格一点说,特别好的语文老师很多学校一个都没有。但其它科的好老师可能不止一个。
管窥蠡测,信口胡说,我只是站在教语文的角度,为语文教师,为语文教学摇旗呐喊,姑妄言之,姑妄读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