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IA读书法拯救你的“干货病”

RIA读书法拯救你的“干货病”

作者: best晨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23:53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1.自我导向

    优秀的培训师通常会做课前调研,通过了解学习者对主题的认识、经验、问题和期望,在此基础上设计或调整课程。而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期间可以随时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进行课后评估。

    2.关联经验

    学习者会被提醒去回忆自己过去的做法、见闻,然后经过批判反思,来加工自己的过往经验。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现场测试(非考试),明晰个人风格/习惯,知道自己的水平和差距。

    3.强调实践

    优秀的现场培训一定要考虑两点:第一,即学即练,即为学习者提供在安全的环境中第一次练习新技巧的机会;

    第二,现场反馈,即讲师在学习者练习后给予专业的点评。

    如此,学习者可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容易地加以应用和实践。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习者讲出自己的具体问题,并讨论如何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要求学习者详细规划课后应用的步骤与情景。

    5.内在驱动

    在现场学习中,培训师往往精心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模块,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另外,小组活动也让人更加投入、更感兴趣。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培训之所以比阅读更好,关键在于它能体现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以及对成人学习公理切实的落地和操作。

    学习者在拆为己用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和“反思”在此过程中更好的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

    那么,同主题培训课程和图书的价值差别巨大,这差别在于培训师吗?

    是,也不是。因为我们从成人教育和现场培训中分离出了促进成人学习的有效元素A1、A2、A3。而核心知识不一定要从培训师口中得来,也可以从图书中得来。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容易解决,我们也可以让学习者现场阅读,适当讲解。这个人无需像培训师一样是内容权威,也不需要精彩的表达能力,这个人就是学习促进者,我们称之为“拆书家”。

    拆书家可以像培训师一样带领一群学习者(无需读过原书,只要对主题感兴趣即可)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叫做“拆书法的RIA现场学习”

    那么RIA现场学习如何进行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位拆书家。

    拆书家需要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总而言之,拆书家选择原书拆页,请学习者阅读;拆书家讲解引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并联系自身;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反思经验、规划行动和现场演练。

    拆书家主持RIA 现场学习的3个核心环节分别为: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R(Reading,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片面追求“干货”是一种“病”

    1.知识值多少钱?

    有人问,从之前分解因式来看,x最值钱,那核心知识价值多少?

    按我们的分解因式来推演,核心知识最多值30元——本书的价格。其实,应该是30元减去口头表达的体力本或书面表达的成本(编辑、印刷、纸张等)。这么说吧,知识不值钱。

    这个结论违背我们的直觉,却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

    200多年前,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很便宜,而钻石很贵?他认为是因为供应水不需要提供大量的劳动,而开采钻石需要矿工大量的劳动。而当代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边 际 决 策 还 有 助 于 解 释 另 外 一 些 令 人 困 惑 的 经 济 现 象 。

    这 里 有 一 个 经 典 问 题 : 为 什 么 水 这 么 便 宜 , 而 钻 石 如 此 昂

    贵 ? 人 需 要 水 来 维 持 生 存 , 而 钻 石 并 不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 但 由

    于 某 种 原 因 , 人 们 愿 意 为 钻 石 付 的 钱 要 远 远 高 于 水 。 原 因 是

    一 个 人 对 任 何 一 种 物 品 的 支 付 愿 望 都 基 于 其 边 际 利 益 , 即 物

    品 产 生 的 額 外 利 益 。 反 过 来 , 边 际 利 益 又 取 决 于 一 个 人 拥 有

    多 少 这 种 物 品 。 尽 管 水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 但 增 加 一 杯 水 的 边 际

    利 益 微 不 足 道 , 因 为 水 太 多 了 。 与 此 相 反 , 并 没 有 一 个 人 需

    要 用 钻 石 来 维 持 生 存 , 但 由 于 钻 石 太 少 , 人 们 认 为 增 加 一 单

    位 钻 石 的 边 际 利 益 非 常 大 。

    知识就像水,本身很好、很重要,而在信息时代,额外获得一份知识太容易了。人们点赞、收藏、转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总之,认为为一份新知识付出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一份新知识可以带来的边际利益也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经济学原理验证了我们的结论:知识是好东西,但不值钱。

    总有人痴迷于收藏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这本身没问题。但在发现自己精心收藏的东西根本不值钱时,就说别人不识货,那就是不懂经济学了。

    2.案例很重要

    恰当的案例可以帮助学习者领悟相关知识的适用边界(特定情境、前提条件、使用条件等)

    互联网时代流行一种病,就是对“干货”的痴迷。不少所谓的“读书会”,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一本书摘成5页的PPT或做成半小时“听书精华”视频,美其名曰“脱水版”,然后提供给读者。殊不知,脱去的恰恰是最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内化和应用的东西,留下的是最不值钱的核心知识。

    热衷于收藏“干货”的人,喜欢转发“鸡汤”的人,往往都是一类人:对成长有压力,对学习有焦虑,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学习。

    若核心知识是干货,案例就是典型的“湿货”。

    那么,拆书家没有专业培训师那样将干货转化为精彩案例讲解,怎么办呢?

    第一,书中有案例。大多时候,拆书家只要转述原书案例即可。但很多书,尤其是引进版图书,案例会有距离感。那么拆书家应该把原书案例“意译”为更适合当前学习者的案例。

    第二,学习者的经验(经过反思)是最好的案例。学习者相互之间的案例也许没有培训师的案例那么精彩,但是足够亲切。

    3.自己读书时怎么做

    有人说,我不想做拆书家,我就想自己读致用类图书时能拆为己用。

    自己读一本书,如何也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呢?只要锻炼这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即可。后面,我们会提供一种工具——“便签学习法”。学习者在使用“便签学习法”的同时也在锻炼这种能力。这项能力是真正的学习能力,因此很重要,也很有价值。

    也就是说,拆书法有两种实践形式: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IA读书法拯救你的“干货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x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