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哥哥一年级新班级的群,有两。一个老师布置作业,出通知,另一个,是家长群,关于孩子们的事,自由讨论。
刚开始,我挺积极,带着和大家一起共勉,探讨孩子的学习生活,一起进步。
现在,我好像有点新的感悟,在群里说得也少了,有家长一起讨论学习我才一起讨论。
为什么呢?
因为有位天天往群里发TB优惠券分享的家长,前几天在家长们讨论要不要开始学习英语时,说她不想让孩子学,怕和拼音混淆了,说她们家孩子拼音还没学好呢。我说现在孩子学习英语不是从音标开始学,而是读绘本,学故事,先养成好的语感,积累词汇量。我家孩子正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英语,进步很大,每个星期的英语课,也很喜欢上。
接下来,也有家长认同的,也有默不作声的,也有说自己意见的。
那位乐于分享优惠券的家长说,她女儿跟她说,班里那个去演讲比赛的男孩,她也记不住名字,说他跟她女儿说,妈妈每天就让他读书读书,他一点都不开心。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那不是说的我儿子吗?
然后她接着说,我不想让孩子不开心,不让她学太多,压力太大。
我说你说得也有道理,然后用别的话扯开话题,虽然她之后说,你们家孩子以后会成为学霸的,但听起来,那滋味真心不好受。
事后,我委婉的问哥哥,认不认识那个女孩,哥哥说,不认识,还跟我算了他好朋友的名字,的确没那个小姑娘。那你没跟她说,你妈妈天天就逼你读书读书,你很不开心啊?没有啊,我都没和那孩子说过话,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自己家孩子,自己还是比较了解,每天乐呵呵的哥哥,不太可能说那样的话,就算是说,他也会跟人说我妈很凶,天天说我骂我,严格着呢,那可信度还比较高。
认识哥哥的,都知道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是比较强的,一个对什么都保持超高好奇心的孩子,天天都不开心,可能吗?
孩子小姨说,现在孩子鬼着呢,说我不要听那么多,可能她妈让她孩子看演讲视频,她孩子不想学习,就说那孩子不开心,然后她妈妈就不逼她学了。
然后我想到,那个家长对孩子的事,事无巨细,都管得很严,每根铅笔都贴上名字,作业本都包上封皮写上名字,但是很奇怪,在群里找孩子东西的数她找得多,不是丢了笔就是练习册不见了,或者杯子雨衣不知哪去了,我就好奇,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怎么可能老这么丢三落四,还是比较细心的女孩。
而我,对于这些小事,很少过问,平时丢三落四的哥哥,上了一年级,反而知道带什么东西去学校,下课了带回来,虽然偶尔落下点什么,第二天也能自己找回来。
一个群,就是一个微型世界,什么人都有。人家看我们的孩子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累,希望他们的孩子童年快乐,那是他们的自由。
我想的是,就怕只有童年快乐了,长大了,没有快乐的资本。现在孩子初升高只有十分之三四能考上高中,怎么办?不快乐就不学?
童年要快乐,所以不要要求孩子太多,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开心快乐最重要。这是真的吗?
我越来越觉得,这是断章取义。
所谓童年的快乐,不过是玩的时候快乐玩,学的时候快乐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尽我们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收获快乐,才是我们做父母该做的,而不是不学,放羊。
一年级,陪伴孩子学习,不会读的单词,不要较劲,读几遍还读不好,先过,明天再试,读别的。
背不出来的唐诗,先放一放,等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像唱歌一样多唱几遍,自然就会了。
算术题转不过弯来,出去跑两圈,回来再研究。字写不好,手没劲,疼,在白板上轻松画一会,开心了和爸妈一起写,精神状态好,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十一假后,孩子参加学校诗歌朗诵比赛。老师2号发的通知,五分钟脱稿,我觉得太长,六岁多孩子,怎么记得住,还只有四五天时间准备,就不打算报名。班主任老师说,报一个吧,我们班选了两孩子。结果,两孩子都背下来了,还带动作,录视频,全校26个参赛作品,一个得了第二,一个得了第九,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很不错,很勇敢了。
哥哥得了第二,前天还穿着小西服,高兴的参加了学校复赛,今天还去学校录音室录视频,可能要参加市里决赛。
不管能不能得到名次,或者能不能去决赛,这样的经历,不好吗?我小时候要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觉得会是很不一样的经历。哥哥也很兴奋,穿小西服,小皮鞋,戴上领结,感觉他自己都自信满满。
难道,就只有天天玩,才是真正的开心?
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的玩,是健康的,有益的?随处可见的一部手机打发一个孩子,那孩子是开心了,家长是省心了。
可,老那样做,好吗?
最后,借用孩子班主任的一句话,你把孩子放在什么高度,多鼓励,他就给你站到什么高度。
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很没有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