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诗词为镜,照冰心一片 ——浅谈学习国学的意义

以诗词为镜,照冰心一片 ——浅谈学习国学的意义

作者: 烟花_f21a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4:49 被阅读0次

                                                     武汉市弘桥中学高二        罗嘉怡

          展心为帘,青丝蘸泪,滴一幅山水丹青,甩一帘幽幽旧梦。朝夕日暮,定格于镂空的窗棂,卷起,是梦境,铺开,是风景。风生水起处,读一首唐诗,梦起相逢时,品一阕宋词。读罢,如同茗之永永回甘,如梦之冉冉惊觉。那字里行间的泰然和淡定轻易地转圜千年时光,让那绝妙的诗性与心灵相拥。唐诗宋词,如同一面明镜,在浮躁之后,照见我的一片冰心。

        国学,一个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而诗词,正是国学因为性灵而结下的串串丰硕的果实。周汝昌先生曾言:“中华诗,讲究性灵而有神韵,讲出常人所不能及之地步。”因此,词有词心,诗有诗心,诗词歌赋有着耐人追索的美,婉约与豪放,有得亦有失,得失之间皆需寻索,领会,认识,旨在参得诗性,诗境,诗心。

       诗词是墨客雅士心中对家对国的细腻情思。诗仙李白,也曾笔落惊风雨,也曾诗成泣鬼神。纵然文采承殊渥,流转必绝伦,亦会在寂寂长夜忽闻折杨柳的曲笛之际黯然写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细腻心情,也在万籁俱寂之夜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时默默吐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动人真心;王湾在其亦传世名篇《次北固山下》中慨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把对家的满心思念寄予北归的鸿雁;唐朝诗人高蟾,亦曾在落日泛秋声之际,登上浮云晚翠的金陵城远望,为唐朝的衰亡发出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的感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南唐已破,雕栏玉砌犹在,只恨这朱颜已改,站在汴梁无尽的风雨之中,李后主唯能空有一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对故国的追思之情和“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的悔恨之痛。同样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谁人,又能读会稼轩这亡国游子的登临悲愤之心?

相关文章

  • 以诗词为镜,照冰心一片 ——浅谈学习国学的意义

    武汉市弘桥中学高二 罗嘉怡 展心为帘,青丝蘸泪...

  • 今天,你照镜子了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小小镜子照人、照物、照古今。小小镜子知姓,...

  • 2017-10-22

    以人心为镜,照他人之丑陋,照己之龌龊。

  • 照镜识己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人为镜,不能只照他人,不照自己。 ...

  • 《万历十五年》:还原一段真实的明朝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有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历史的意义,在于以史为...

  • 屹江南造办处|铜镜正衣冠,美人映花容

    “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说文》 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以...

  • 以史为镜,照清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

  • 人生三面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如今谁还敢审视照一下呢? 以铜为镜怕照出衣冠禽...

  • 怎么能看到你的背面?

    人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背面呢? 当然是拿镜子照照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照镜子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写了一整天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照照镜子 审视自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诗词为镜,照冰心一片 ——浅谈学习国学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a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