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先生有篇散文《常想一二》,甚是喜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有“一二”称心如意,多想想这“一二”,自然释怀。
女儿的中考成绩揭晓,没有超常发挥,除了语文和平时相比没达标,其余都是她模考时预计应该达到的水准。虽然距离本地最好的高中分数线差5分,但依然知足常乐。想想她小学到初中的九年里,没有花钱读过补习班,没有因为学习行为的偏差被老师叫过家长,没有让父母陪伴熬夜刷题,我和先生都觉得很满意。
今天早晨,带母亲去看中医。抓了药出门,台阶很高,四级,每级大约30公分。母亲不知怎地,脚下一滑,还好我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她;庆幸母亲瘦弱,我还能拽住,才没有跌下去。母亲一辈子信佛,只要在家,必上香;出门在外,必行善。大约正因为如此,总能逢难化吉。
回来煎药,我翻出去年喝中药先生专门买的陶罐,母亲说自己熬。这药有先煎的部分,开水熬半小时后再加其他的药,前后得熬制一小时。药店可以给煎,老中医说自己煎好,母亲便执意要自己回家煎。
我正接电话,母亲在厨房喊:“坏了!”我赶紧扔下电话跑到厨房,可能烧得时间太久罢,母亲打算滤出药汤的时候,陶罐的底掉了……还好没有烫到母亲,我吓出一身汗来。
收拾了半小时。期间母亲看到灶没有火了,但开关没拧,伸手去拧,我以为她要重新开火熬,可我还没擦洗完,着急地冲她说别开火,收拾好再熬。声音高了些,语速快了点。母亲像个孩子:“我不呆在你家了,我要回去!”我顿时懵了,赶紧道歉。母亲也解释了缘由,发现想法不接轨,也就原谅了我的急躁。我知道,她心急,想念她的小院,在这鸽子笼般的屋子里,她浑身不自在。
一天两次有惊无险,真是幸运。母亲七十多岁了,在她这个年纪,大多数人“三高”,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她虽然也有些毛病,但总体挺好,没什么大问题。常常给予心理上的健康暗示,挺重要,期待母亲能健康长寿,这也是做儿女的心愿。
我自己时不时有些小脾气,幸运的是总有人包容。爱自己,便不能被情绪掌控,自我放逐,而是为了想要活成自己真正喜欢的样子,进行自我约束。这世界,有多少人只不过是活在别人眼中的幸福里,内心孤独彷徨,缺乏安全感。想想,这一切,知足,偷着乐。
楼道里堆积了一些少年时代心仪的读物,邻家妹子打算卖破烂的,征得同意,捡回来翻,甚是欢喜。却被女儿笑话捡破烂,她哪里懂得少年时无书可读的饥渴,代沟太大,不解释也罢。
一整天,友人为了帮助我调理早更,反复研读药典,斟酌方子。居然找出了根源来,着实欣慰。所谓真诚,大抵如斯。
知足常乐,乐在知足。
田玲写于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