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唐诗10:“莺啼”怎“湿最高花”?

读唐诗10:“莺啼”怎“湿最高花”?

作者: 马也驰迟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08:55 被阅读0次

    李商隐《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短短20个字,包容量很大,很耐人寻味。首二句说:春光美好,但自己在天涯,而且又是日落时分。寥寥十字,就将一种遥远感、落寞感展示无疑,将春日虽美好却无缘消受的遗憾和盘托出。进一步看,“天涯又落日”的一个“又”字,既是上句的递进,也是对“日斜”的强调,暗示诗人每日此时都在遥远的“天涯”观看日落,其中隐含着春光易逝、人生迅疾的意味,以及诗人百无聊赖、愁苦困顿的情思。由于有了这些铺垫,所以“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就水到渠成了。这两句意思是说,黄莺的啼叫如果有泪的话,就会把最高处的花打湿。为什么说是最高花呢?因为最高枝头的花是最后凋零的,也最为孤独,将最高花打湿,所展示的悲剧感最为沉重。李商隐才华卓荦luò,却怀才不遇,某种意义上,不正与那最高花有相似之处吗?莺啼之泪打湿最高花,正反映出作者极沉重的内在情感。

    然而黄莺之啼是没有泪的,“莺啼”怎能打“湿最高花”呢?原来,全在于一个“啼”字。

    有一种方法叫曲喻,在古代文学中使用较多。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曾重点谈李贺诗歌的曲喻,认为:“其比喻之法,尚有曲折……长吉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紧紧抓住那一点的相似,然后扩大化,推衍到其他不相似的事物,进行二者之间的比并。如《天上谣》的“银浦流云学水声”,将云与水联结在一起。天上的流云和地上的流水本来是两种东西,没有多少相似点,其唯一的相似点是“流”,即都是流动的物体。进一步看,水的流动有声响,而云的流动是没有声响的,但在李贺看来,既然两种相似,水流有声音,那么云流自然也就有声响了,于是就有了“银浦流云学水声”的表述。

    在《天涯》这首诗也运用了曲喻的手法。虽然黄莺之啼是没有泪,只有人的啼哭才有泪。由于这两种啼用的是一个字,而且莺之“啼”和人之“啼”有相似处,于是“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与初不相似之他端”,莺之“啼”就不仅有了泪,而且还可以打“湿”花。这样一种曲喻,增加了诗歌的意蕴,耐人寻味。

    黑格尔《美学》指出:隐喻也可以起于主体任意配搭的巧智,为着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之中找出相关联的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表地结合在一起。这段话也可以用来解释唐诗中的曲喻的手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唐诗10:“莺啼”怎“湿最高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bx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