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年间,太宗命易学家李淳风,天文学家袁天罡推演大唐国运,李淳风推演入迷,向后推算两千多年,直到袁天罡推背叫醒才停下,故得名《推背图》,准确率极高,被历代列为禁书,但在清朝的寓言中却有着二百年的空白,后人因此争论不断。
康熙八年 平西王府
闪电般凄厉的马嘶后,蹄声如雨点般传来,吴三桂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缓缓放下了手中把玩的翡翠貔貅。以长劲著称的滇马轰然倒下,马上人立刻展开轻身功夫飞到堂前,直直跪下:“王爷,东西拿到了。”
平日里威严又不露情绪的声音此时却缓和又有些激动:“溢之啊,办的不错。”
杨溢之抬起头,从怀中掏出一本古书:“王爷您看,这第三十四象的谶言,从北到南,一口吃天。”
吴三桂没有说话,缓缓点了点头。杨溢之没有停住话头:“王爷您从辽东经略做到云南平西王,不正是从北到南吗,在看这一口一天,正是您的吴字啊!此时出征,这天下定是您吴家的!”
良久,堂上终于发话:“这《推背图》,自是百算百灵的吧”堂下十位总兵一齐跪下,齐声大喊:“从北到南,一口吃天!”平西王缓缓起身,声若洪钟:“明日出兵!”

康熙二十年 紫禁城养心殿
大学士索额图已经跪了半个时辰,龙椅上的爱新觉罗.玄烨却还只是怔怔地盯着炉火。“索额图,这次平定三藩,你功劳不小,朕打算封你个一等公。”虽然早已有了心里准备,正黄旗的大学士还是被这突如其然的话弄得有些猝不及防。“谢皇上恩典,平定三藩,还得靠您运筹帷幄。”索额图微微抬头,椅子上的康熙似乎十分高兴,便继续说道:“只是……臣有一事不明。”
“趁着今日朕高兴,快快说来”
“皇上您一定听说过《推背图》吧”
“你是说这本?”康熙似乎早有准备,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抽出一本古书,“吴三桂他们造反前这书就在朕的御书房中,后来平西王府派了位高手取去,前些日子才又回来,怎么 你也研究过?”
“是……听说这本书,挺灵验的。”
“何止是挺灵验,简直百算百灵!”
“那臣一定弄错了,军中竟有人谣传吴三桂是因为推背图的谶言才下定决心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起兵的,传言说那谶言是什么从北到南,一口吃天,真是荒唐至极。”

“要是朕告诉你,这不是传言呢?”火炉忽的爆燃,火焰与黑暗在康熙的脸上跳出一场诡谲的舞蹈。
索额图一时语塞,如鲠在喉。
“吴三桂拿到的,不是真正的《推背图》,《推背图》之所以这么准,是因为袁天罡李淳风的后人,那些江湖骗子,为了立足,在历史大事发生后不断地修改原稿!”
“至于原稿”康熙轻哼一声,“不过是狗屁不通的胡言乱语。吴三桂精明了一辈子,最后却轻易地败在了一个我编好后故意让他看到的谶言上。”
“当然,史官不会这么记的,吴三桂将会因为削藩造反。”康熙顿了顿,见索额图没有反应,继续道:“历史啊,有时如同这些术士的谎言一样,不可信的!”
“那,皇上怎么处理这《推背图》?”大学士终于鼓起勇气。
“谶言啊,可以助我,亦能被人用以毁我,还有多少帝王,因为一句传言就怕失去王位,从而杀了无数无辜的百姓7,这个东西,要不得啊。真假,我相信后人自有评说。”
康熙伸手将书扔进火炉。(后二百年清政府严格管控此书,直到洪秀全金田起义,才又搬出此书招揽民心)
唐贞观初年 占星台
李淳风看着火星在书页间飞舞,一年的心血即将化为灰烬,他望着将书丢进去的袁天罡,愤懑又不解。
袁天罡轻轻推推他的背:“淳风啊,我昨天想明白了,我们推算的当然是准确无误的,可是只有当事情发生后,人们才能明白预言所指,在预言发生前,君王将活在无尽的猜忌中残害无辜,整个国家将笼罩在恐慌于与虚幻之下,更会有投机取巧之辈兴风作浪……有时候,真的东西, 就一定好吗?”
良久,李淳风点点头,提笔在袁天罡准备的《推背图》的最后一象,写下这个版本中唯一的一句真实的谶言“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补:这篇是在高原上构思的,因为缺氧可能有点乱,记载和传言向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推动性作用,是农民起义,朝廷党争,帝王治国的利器。但同这篇文章一样,有真有假。但是要完全看清真假,还是质疑一切,还是半信半疑,谁都有自己的答案。正如简媜所说,戴上眼镜看的清楚,戴的时间长了又会难受,到底什么时候戴上,什么时候摘下,眼镜不负责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