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国度(002)屡试不中

作者: 伏牛_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10 被阅读26次

    (二)屡试不中

    当这句谶语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主角黄巢却在30里外的冤句不遗余力的挖着大唐王朝的墙角——贩卖私盐,其实这并非是黄巢的本意,实在是无奈之极才走上了这条不法之路,这一路上不知有多么心酸多么凄楚。

    黄巢

    公元820年,黄巢出生在一个盐商家庭,这在当时的社会阶层“士农工商”中是最低级的,而这个贩私盐的盐商更低,而这一切这都是拜黄巢的一位老乡所赐,这要从唐朝的盐政说起。

    唐王朝在开朝之初,盐政方面继承了隋文帝提倡的“与民共之”的政策,承认老百姓与朝廷“共有”盐利,放松对食盐开采权、经营权的管控。但安史之乱以后,朝廷开始关注盐利对国家和财政的重要性。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河北平叛时曾借鉴两晋南北朝时的 “食盐军管”制,收购产盐,然后统一加价出售,一度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

    而私盐贩的兴起却是黄巢的老乡——刘晏改革盐法的一个直接结果。唐代宗时,刘晏为了解决濒于崩溃的财政危机,改革传统的官制官运官销的盐铁专卖制度,推行政府与商人合作的官制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度。实际上就是官府掌握着晾制食盐的权利,把繁琐费力的运输和销售环节交给商人,相当于把原来累到吐血挣不到多少钱(唐末官吏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雁过拔毛,所剩无几)转变为躺着却把钱挣到手。

    刘晏改革盐法的目的之一是想通过重新分配盐铁等国家重要经济资源的经销权给商人,以杜绝商人走私。唐德宗之后,盐法渐坏,积弊日深。由于盐价虚高,利润丰厚,贩盐成为唐后期国家经济发展的热点和社会各阶层趋利的焦点,走私食盐遂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唐后期的私盐贩子成分十分复杂:一是那些无法进入体制内参与财富重新分配的中小商人;二是大量破产逃亡的农民加入贩卖私盐的行列,成为体制外的小商贩;三是包括盐商、为官府放贷的高利贷商人在内的富户大贾,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庇护下参与走私。而盐税是唐后期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柱,占整个财政税收的半壁江山。走私泛滥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唐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走私,甚至采取残酷的连坐之法,一人走私,邻里家人都要受牵连。但这种严刑峻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走私的盛行。而且唐政府打击走私的政策只是针对那些体制外的小商小贩,并未影响到那些在各种政治势力庇护下参与走私的富商大贾,因此,打击走私的政策常常在这些富商大贾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流于破产。

    在官府的严厉打击下,中小商人和流亡的小商贩被逼走上了武装走私的道路。史书记载:“如闻江淮诸道私盐贼盗,多结群党,兼持兵仗劫盗及贩卖私盐”。私盐贩在与唐政府的长期对抗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黄巢的家庭属于第一种,也是官府重点查抄的对象,经过祖、父两辈的打拼,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家财,以黄家为主的私盐贩子集团却成长壮大起来。黄父在与官府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身武艺,这门防身又带感的本领自然也就落到了幼小的的黄巢身上,因此小黄巢自小便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尤其是骑射功夫相当了得。可黄父并不希望儿子继承祖业成为一名私盐贩子,那个年代商人改变身份的路子只有三种:买官捐纳、科举考试和参军。

    买官主要是那些家资丰厚的富商大贾,黄父玩不起;参军嘛,由于募兵制长期被宦官操纵,能够获得军籍的也只有那些家资丰厚的大商人,黄父依然搞不定,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科举。

    史书是这样评价黄巢同志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从小表现出来的文学天赋也坚定了黄父的信心,5岁那年,祖孙三人闲暇无事,黄父先出了一联关于菊花的联句,老爷子还没想出来,黄巢却发话了: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黄父顿时就生气了,小兔崽子,口出狂言,正准备揍黄巢的时候却被老爷子拦住了:“孙儿既然能作诗,让他再来一首就是了。”黄巢略一思忖,又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5岁能做出这样的诗确实有点夸张,后经史学家考证可能是黄巢年轻时候的作品,诗中的措辞和借诗表达出来的志向确实非同一般。凭着异乎常人的文学天赋,黄巢踏上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经久不衰的老路——科举,可热心功名的黄巢在科举之路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名落孙山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这次,他给了自己以及老父亲一次承诺,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进士考试,不成名即成“仁”,这“仁”就是继承祖业,把私盐事业发扬光大!

    再次踏入长安城,黄巢显得比以往坦然许多,并不是因为消除了后顾之忧,而是因为他看透了当今的大唐王朝,自己屡试不中是因为自己不是享有优选权的世家子弟,而另一方面偌大的长安城竟然找不到一个有真才实学且品行端正的高官为自己引荐,跟自己的才学和能力无关,何必为之烦恼呢?

    此番心安理得过后,科举的结果似乎也就不言而喻。

    又没中!

    黄巢轻蔑的冷笑着,信步走出了长安城,看着不远处一片姹紫嫣红,而今日自己却不能像大诗人孟郊那样去纵情欣赏并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登科后》。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虽没有旷荡的皇恩可供歌颂,可胸怀大志的黄巢亦不能让这个小小的打击冲散自己的豪情。自李唐以来,世人多爱牡丹,牡丹乃花之富贵者也;黄巢却独爱菊,虽不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但此时此刻,也要用这隐逸之花题诗一首: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谁能想到这首号称史上最牛的咏菊诗居然出自一个落魄才子之手,在陶渊明的诗里,菊花是恬淡安静的,而在黄巢的眼里,却是一把用怒气锻造出来的意图打破封建藩篱的利器。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之时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屈原在困厄中低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李白不顺意时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苏轼在贬谪时高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的声音,一声集才华、愤怒、幽怨、霸气和抱负的呐喊,诗中的菊花就是他的化身,今日我不及第只是世道不公、人心悲凉,待他日我荣登龙门之时定然让此刻春风得意的你们暗淡无光,不要为你们今天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记住: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不过也正是这次落第才让黄巢荣升“史上最牛的三大落榜生”。

    其一是洪秀全,出生于耕读世家,自小准备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他却是屡试不中,一怒之下大吼:“等我自己开科取士吧!”,之后发动金田起义,创建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势力发展到了18个省,几乎可以和大清平分秋色。

    其二是纳粹头子希特勒,年青时期曾梦想做一名画家,可因为考试不及格两度被拒,无奈之下参军从政,上台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后走上了法西斯称霸独裁道路,弄得整个世界腥风血雨,全世界为之“沸腾”。以至于维也纳那些搞艺术的老师一直在后悔当初没有录取这个学生,那样的话世界上只是多了个蹩脚的艺术家,却少了个残暴的大魔头。

    若干年后的唐朝皇帝要是知道一个落魄才子有这么大的冲击力,定然会给他一个官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尘封国度(002)屡试不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p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