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办公室就剩下4个人,气氛有点沉闷,经理想调节调节气氛。随后,办公室就进行了一个微讨论:大家都谈谈自己孩子的梦想。
经理说她5岁的儿子,前几天的梦想是带着自己超级漂亮的老婆开着凯迪拉克,到处旅游。经理问他:“那我呢?”她儿子愣了一下说:“你就站在那里,看着我们就好了”。这个梦想里面没有妈妈,没有其他,这么的具体,让经理觉得很是尴尬。
经理就教育了一个儿子,告诉他,男孩子的梦想是要有帮助别人,做些好的事情的。她儿子的梦想随后就变成了长大后,当一名消防员或解放军。解放军,经理一听,说是要上战场的,要流血甚至牺牲的。问他的儿子,愿意这样做吗?小家伙当然点头回答愿意了。
经理一下子就着急了,引导他梦想里面还要关心家人,照顾老人等等。她希望儿子的梦想是要有的,但是不能太大了。太大了,当父母的承受不了。对于没有梦想的人,就做个普通人吧。
经理的顾虑原来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报道:
一位心碎的北大妈妈,努力辛苦的把儿子送进美国最好的学校,希望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她的儿子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8届毕业生。申请到了克林顿基金,很快要去西非的塞拉利昂,做4个月义工——就是那个爆发埃博拉病毒、前两年刚刚结束内战、医疗条件差到去年才进口了全国第一台CT扫描仪、疟疾横生、死亡率超高……的国家。
这位妈妈也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随着高等的教育,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以世界为己任”包括:牺牲自我、付出代价,去帮助不幸的人。这些是终身的价值观并指导他一生的生活方式。
这位妈妈承受不起,我们经理也表示无法接受。所以,她现在知道孩子的梦想的时候,要加上边界。
梦想是有边界的,想想这句话,解开了我一直的疑惑。
我一直在想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感兴趣的东西?从自我角度出发,我活着为了什么?那些成功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改变了他们,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为什么做到了?
我以前想通了一点原因,总结下来就是自己的见识太少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可能我见的太少了,知道的太少了,所以我搞不清楚自己。
现在,我知道了,要想搞清楚自己的梦想,先画一个边界,然后在这个范围中去找,去发现自己。换句话说,就是务实。
王健林说先实现一个目标。不知道有什么要干的时候,就想找一个小梦想。就好像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先看一本书。再发现10本书,内容在扩展,这个边界也在扩展,而且行之有效。
这次的讨论,给我一个新的开启点,以后想问题就倒回来,缩放缩放,再想着去扩张扩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