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且也很快就获得了原创和打赏功能。在2017年和2018年期间,我很多时候都在琢磨如何运营好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学写作学排版学配插图学做海报,运营公众号需要的技能我都去学了一下。
最初围绕着家庭教育的主题,写了不少东西,虽然阅读量少的可怜,至少让我自己搞清楚了很多基础原理。
截止到2024年10月底,我的微信公众号《思想夜宴》原创文章不到200篇,关注我的粉丝也仅有三百多一点。我从心里怀疑,我都断更这么久了,这些人怎么都还没有取关呢?或许就是他们早就忘记了吧!
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写却没有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发布,主要是这个平台有它先天存在的限制性,就是需要在电脑上编辑,而我平时都是在手机上写作,在简书上发布。
可是,我曾经跟爱人说过,要写一本书出来才行,至少要在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上写够一千篇原创才行,毕竟这个平台上的受众群体要比简书上多的多。
再加上最近一年以来,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很多大模型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于是,鬼使神差的我就在十一月初,再次回到公众号平台上了。
我给自己安排的是,把简书上阅读量评论量较高的文章先搬运过来,毕竟都是我自己的东西,同时使用人工智能平台帮助设计一些插图。每天上午用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然后设置成晚上19:40定时发布,一次可以设置两天的内容,每周发布五到六天。这样一边写一边搬运过来,就没有太大的压力,我觉得是进入了良性循环。
况且,这几年我虽然没有及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文字,可是每天练习写作这件事我可是一天也不愿意耽误的,几年下来咱的存稿也还是有个几百篇的,简书账号下有记录的已经有一千多篇了,想必这样搬运下去也能够支撑一段时间的。
我除了每天学习专栏之后留言外,还要求自己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尽量要写一些读后感,不是一定要写的多么深刻牛比,就是希望对自己当下的思考和想法有个记录,除了锻炼文笔之外,也是磨练自己的心性。
写作这件事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梳理记录的过程,可是想要梳理清楚记录明白,多少还是需要用点心思的,信息收集、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等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与我现实中的工作也是相得益彰,互为助力的,这不就是干了一件事获得了两份以上的收益么?
网友评论